DVT、弹力袜、CPM规范.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西方 没采用预防措施:术后DVT发生率32~88%。 采用预防措施:术后DVT发生率15~30%。 东方 没采用预防措施:术后DVT发生率30.8~58.2%。 采用预防措施:术后DVT发生率11.8~20.6%。 正常下肢静脉解剖、血流 1. 有症状和体征的 DVT 临床特点 (1)多见于手术后、创伤、晚期肿瘤、昏迷或长期卧床的患者。 (2)起病较急,患肢肿胀、发硬、疼痛,活动后加重,偶有发热、心率加快。 (3)血栓部位压痛,沿血管可扪及索状物,血栓远端肢体或全肢体肿胀,皮肤呈青紫色,皮温降低,足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或出现静脉性坏疽。血栓延伸至下腔静脉时,双下肢、臀部、下腹和外生殖器均明显水肿。血栓发生在小腿肌肉静脉丛时,Homans 征和 Neuhofs 征阳性。 (4)后期血栓机化,常遗留静脉功能不全,出现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肿胀等,称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5)血栓脱落游走可致 PTE (6)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其敏感性、准确性均较高,为无创检查,适用于对患者的筛选、监测。 周围型 中央型 混合型 1.血浆D二聚体测定 2.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 3.放射性核素血管扫描检查 4.螺旋CT静脉造影 5. 静脉造影:是DVT诊断的“金标准”。 DVT发生的危险因素 高龄 既往DVT病史或DVT家族史 恶性肿瘤 严重创伤 脓毒症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 Ⅱ)评分12分 手术(尤其急诊手术) 下肢DVT诊断的临床特征wells评分 少数 自行消融或局限于发生部位 大部分 扩展至整个肢体深静脉主干 不及时诊断和处理 血栓形成后遗症,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 少数 并发肺梗塞(pulmonary and embolism, PE) 后果严重,甚至死亡 围手术期对高危患者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心电图 最常见的改变为窦性心动过速。当有肺动脉及右心压力升高时,可出现V1~V4的T波倒置和ST段异常、SⅠQⅢTⅢ征(即Ⅰ导联S波加深,Ⅲ导联出现Q/q波及T波倒置)、完全或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肺型P波、电轴右偏及顺钟向转位等。 正确的体位,一定避免小腿下垫枕,以免深静脉回流障碍 主动运动 文献支持主动踝部运动比被动运动更有效果 鼓励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能起床的尽早鼓励离床行走。 保持患者大便通畅 避免反复穿刺 对输液静脉准确的选择,患肢禁止输液。 遇到输液回血凝固时,一定规范操作。 机械性预防: 压力梯度长袜(GCS)、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 早期频繁活动非常重要,但是很多患者常无法进行早期充分的活动。 机械预防方法可以增加静脉血流和(或)减少腿部静脉血流的淤滞。尤其对骨科、产科、神经科、脊髓损伤和普外科患者有效,可以减少DVT的发生。 不增加出血的风险 下列情况禁用机械预防措施: (1)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或下肢严重水肿. (2)下肢深静脉血栓症、血栓(性)静脉炎或肺栓塞. (3)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和梯度压力弹力袜不适用于下肢局部情况异常(如皮炎、坏疽、近期接受皮肤移植手术)、下肢血管严重动脉硬化或其他缺血性血管病及下肢严重畸形等. 药物性预防: 普通肝素(UFH)、 低分子量肝素(LMWH) 维生素K拮抗剂(VKA)等。 深静脉血栓重在预防! 如何选择弹力袜 大腿高度的弹力袜与膝高度的弹力袜,在预防DVT的效果方面,没有区别。 当双腿尺寸不同时,应选择不同型号的弹力袜。 需要注意的是,大腿的周长不应大于25英寸(63.5厘米,1英寸=2.5400 厘米 ),大腿高度的弹力袜需要测量三个指标。 膝盖高度的弹力袜需要测量两个指标。 如何穿弹力袜 将弹力袜的里面向外反折,将足套入弹力袜中,在穿戴的时候逐渐将弹力袜翻转过来 检查弹力袜的足跟处应正好在 病人的足跟处 在穿戴过程中不应拉扯弹力袜 弹力袜清洗 中性洗涤剂,比如肥皂。 手洗,不用机洗。 不要曝晒。 护理 确保弹力袜的尺寸合适。 在躯体无法活动时期应持续使用弹力袜。 警惕弹力袜的上沿卷下来而产生止血带效果,从而影响血液循环。 监测有无发生DVT的体征。 护理 手术前至少两小时穿戴弹力袜。 当皮肤检查和皮肤清洁时,才脱下弹力袜。 每次更换、检查皮肤、清洁皮肤的时间不应超过30分钟。 选择弹力袜时,应严格度量尺寸,不可目测。 持续被动运动是由机械或电子装置带动或维持部分肢体的运动,在外科手术、假体植入、屈曲挛缩或长期制动后用于恢复关节、肌肉和肌腱的正常活动范围。 增加关节软骨的营养和代谢活动 加速关节软骨和关节周围组织(韧带、肌腱)的损伤修复 刺激具有双重分化能力的细胞向关节软骨转化 缓解关节损伤或术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