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存储新技术的简介.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 什么是光存储 二 光存储技术的发展历程 三 光存储技术的特点 四 光存储技术的原理 五 光存储新技术 一 什么是光存储 实例 三 光存储技术的特点 四 光存储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展望 * * 光存储是由光盘表面的介质影响的,光盘上有凹凸不平的小坑,光照射到上面有不同的反射,再转化为0、1的数字信号就成了光存储。在实际操作中,数据通常都是以二进制数据形式存储信息的,所以首先要将信息转化为二进制数据。写入时,将主机送来的数据编码,然后送入光调制器,这样激光源就输出强度不同的光束,这样,信息就得以保存。 一次性记录的CD-R光盘主要采用(酞菁)有机染料,光盘烧录时,激光就会对在基板上涂的有机染料,进行烧录,直接烧录成一个接一个不能恢复的的“坑”,这也就意味着此光盘不能重复擦写;而对于可重复擦写的CD-RW而言,所涂抹的是某种碳性物质,当激光在烧录时,就不是烧成一个接一个的坑,而是改变碳性物质的极性,通过改变碳性物质的极性,来形成特定的0、1代码序列。这种碳性物质的极性是可以重复改变的,这也就表示此光盘可以重复擦写。 二 光存储技术的发展历程 影像的发展是和光存储产品的发展息息相关,更高的影像容量催生了更大存储空间的存储产品,而后者又促进了更高分辨率影像的普及,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从光存储的鼻祖——CD面世,再到其进化版本VCD,随后的DVD,直到如今的蓝光和HD DVD,其间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光存储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存储容量也越来越大。在这里就带大家回顾一下光盘的发展历程。 CD是Compact Disk(致密光碟)的缩写,虽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便诞生,CD是采用780纳米波长的红外线光束进行读写操作。CD是光存储产品里年纪最大的成员, 但目前仍然运用广泛,尤其在音乐存储方面,是音乐发行业的首选存储介质。 CD的规格由索尼和飞利浦公司联手制定,声音讯号采用44.1kHz的频率采样,每个采样点进行16bit量化,然后以LPCM(线性脉冲编码调制)方式编码成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用模压的办法保存在特制的盘片上,做成CD光盘。 CD光盘的片基一般用塑料制作,其中一个表面为模压的信号层,信号层上有一个个压出来的坑点,这些坑点就代表了0、1两种讯息。讯号层之外再镀上一层极薄的铝膜(也有镀金的),用于读取讯号时加强激光(波长650nm红色激光)反射。CD片有两种尺寸,最常见的一种直径为12cm,数据容量650MB,大约能存储74分钟音乐;另一种称为MiniCD,直径8cm,数据容量约为185MB,能存储20分钟左右的音乐。 VCD的全称为Video Compact Disc(视频压缩盘片),是一种在光盘上存储视频信息的全动态、全屏播放的视频标准。影音光盘标准由索尼、飞利浦、JVC、松下等电器生产厂商联合于1993年制定,属于数字光盘的白皮书标准。 其与CD的区别在于实现了影像化,并加入了MPEG-1视频压缩技术,用来存储影像资料,由于VCD和CD的比特率相当,其容量也与CD一致。由于专注于影像存储,随着容量更大的DVD的出现,VCD现在已经趋于淘汰。 1994年的春天,美国好莱坞的七大电影公司联合成立的组织“HDVA Group”,考虑到数字化的高画质电视将在家庭中逐渐普及,家庭化的数字高品质影片将有极大的市场潜力,便联合提出了DVD的概念。1994年12月,Philips和Sony为首的阵营,与Toshiba和Time Warner为首的阵营开始了DVD规格之争,直到1995年12月,在美国电影和计算机厂商的大力敦促下,终于达成统一规格。DVD采用650纳米波长的红光读写器 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