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的卫生监督管理PPT.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医院感染的卫生监督执法管理;医院感染控制形势严峻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医院感染面临挑战:;医院感染面临的压力:;一、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案例典型性——血液透析
事件的特点:
1、无法确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2、数个病人发生血源性疾病感染;
3、病人投诉。
存在的问题:
1、没有针对血液透析感染管理制定并落实相应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技术规程;
2、重复使用一次性血液透析器和一次性血液透析管路;未按要求制定《透析器复用册》,透析器复用登记不规范;
3、未对患者进行HBV、HCV筛查(传染四项筛查)和定期监测;
4、对丙肝阳性患者、丙肝阴性患者的透析器混合进行清洗和消毒;
5、使用工业用过氧乙酸对透析器进行消毒 ;
6、对乙肝、丙肝患者混机透析;对丙肝抗体阳性患者不能实施专机血液透析和专区处理血液透析器,
7、血液透析器的处理过程不规范,消毒方法不正确;每次透析后不进行水路消毒,更不进行机器表面和病人床单位清洁。
8、手卫生和正确使用手套存在较大问题;等等。
;二、医院感染与医疗安全;(一) 、医院感染关系到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
1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全球每年有数以亿计的患者由于接受医疗服务时发生感染而使其治疗、护理变得更加复杂,导致一些患者病情加重,一些患者不得不延长住院时间,有些患者出现长期残疾,还有些患者因此而死亡。
2 、医院感染增加医疗费用
3 、医院感染直接影响到诊疗技术的发展
;(二) 、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发展;(三)卫生部承诺五项行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三、医院感染管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消毒管理办法》
《艾滋病防治条例》(2006年)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2006)
消毒技术规范(2002,2006)
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2006)
手术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200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1998)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2000)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4.11)
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2005)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材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5年)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
消化道内窥镜消毒机消毒效果检测评价规范(2003)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2005年)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001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4年)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2004年)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 通知》(2008年)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2009年)
《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2009年)
《新生儿室建设和管理指南》(2009年)
《重症医学科建设和管理指南》(2009年)
《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2010年)
;2009年发布6个标准: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灭菌、监测标准》(3个)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GB15982-1995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18278-GB18281(2000)医疗保健产品灭菌
GB15981-1995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
GB15980-1995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GB 19104—2003 过氧乙酸
GB19106—2003 次氯酸钠溶液
GB 19258-2002 紫外线杀菌灯
GB 16383-1996 医疗卫生用品辐射灭菌消毒质量控制标准
GB 19877—2006 特种洗手液、特种沐浴剂、特种香皂(含抗菌成份,2006.6.1实施)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
;医院感染管理--空气净化;医院感染---医疗废物管理;(二)医院感染--卫生监督重点部门;(三)监督管理-关键环节与重点内容;口腔科检查内容;
内镜清洗消毒
1 、环境与设施
2 、内镜消毒灭菌方法
、常见违法行为
血液透析
基本要求
2.血液净化室(中心)管理规程
3. 透析器复用的管理
4、新入血液透析患者要进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及艾滋病感染的相关检查
;医疗废物管理;医疗废物管理的原则;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管理职责;五.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督
(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管理
①管理组织与职责(建立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定期召开生物安全管理会议、对重大事项作出决定、监督考核制度的实施与落实情况);
②管理制度(人员培训考核制度、人员健康监护制度、生物安全检查制度、生物安全责任制度、菌毒种和生物样本安全保管和档案管理制度、废弃物管理制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