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日渐走向样板的舞台艺术:50-70年代的戏剧.ppt

发布:2018-01-15约2.15千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日渐走向样板的舞台艺术:50-70年代的戏剧 三、话剧 * * 第一节 概述 戏剧、话剧和歌剧是中国当代戏剧的三大主要剧体。 一、歌剧 歌剧作品《红霞》(1957年),《洪湖赤卫队》(1958年), 《刘胡兰》(1960年), 《红珊瑚》(1960年)《江姐》(1964年) 歌剧《洪 湖 赤 卫 队》 歌剧《刘 胡 兰》 民族歌剧的特点: 情节结构倾向戏曲,具有传奇色彩;歌唱、说白与表演并重;而音乐则大都以民歌或戏曲音调为基础,灵活采用戏曲的板腔变化、调式调性转换、拖腔帮腔、锣鼓伴奏等,使歌剧不仅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浓郁的抒情性,还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从整体上来说,新歌剧是这个时期影响最大、最有成就的戏剧样式。 《》具有市的视角和合容量 二、戏曲 产生于我国本土戏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现代戏 从题材划分 传统戏 新编历史剧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京剧《杨门女将》等) (评剧《刘巧儿》京剧 《红灯记》《沙家浜》等) (京剧《海瑞罢官》昆曲《李慧娘》等) 《》具有市的视角和合容量 从剧种划分 京剧 等等 黔剧 越剧 黄梅戏 评剧 川剧 《红灯记》《杨门女将》等 《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花为媒》《刘巧儿》等 《天仙配》《庄周梦蝶》等 《巴山秀才》《潘金莲》等 《秦娘美》《奢香夫人》等 红楼梦 杨门女将 现代京剧对传统形式的变革: 第一,吸收融合话剧的写实观念,采用写实布景,从而打破了“随意赋形”的传统舞美体制; 第二,吸收话剧的分场、分幕制,使戏曲情节的集中性得以增强。 第三,取消脸谱和生、旦、净、末、丑等严格区分的角色类型。 第四,吸收了歌剧和交响乐的表现手法,更具表现力的新唱腔、新板式和主题音乐被创造出来。 布谷鸟又叫了 第一个高潮,出现“第四种剧本”(非工农兵阶级斗争题材的剧本),作品如《同甘共苦》(岳野),《布谷鸟又叫了》(杨履方),《洞箫横吹》(海默)等。 60年代初出现“社会主义教育剧”。 作品有《千万不要忘记》《霓虹灯下的哨兵》等。 (二)历史题材 1957年至1962年间,出现了一个 《》具有市的视角和合容量 《》具有市的视角和合容量 话剧《蔡文姬》剧照 第二节 老 舍 《》具有市的视角和合容量 导演焦菊隐 老舍的创作方向转向戏剧创作。他善于把戏剧创作与现代小说、民间艺术融合起来,形成朴实、明朗精练、幽默的风格。老舍建国后的戏剧作品主要有《龙须沟》《春华秋实》《西望长安》《茶馆》《柳树井)(曲剧)《走西口》(二人台)京剧《十五贯》(改编)等23个剧本。 二、《茶馆》的历史地位: 发表于1957年,是老舍话剧创作的精品,也是中国当代话剧的经典之作。 全剧共分三幕: 第一幕 戊戌变法失败后 第二幕 北洋军阀混战时期 第三幕 抗战结束后 二、艺术构思: (一)反描法 选择近现代三个富有时代特征的历史横截面,通过对一系列悲惨、丑恶、混乱的社会现象的揭示,描绘了 《》具有市的视角和合容量 一幅幅坏人当道、好人难活的黑暗没落、充满衰败之气的旧时代图景。作者把各种丑恶现象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从三个时代的黑暗、腐朽和反动中,看到这三个时代的不可救药。 (二)侧面透露法 老舍说:“在老北京,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作者选取茶馆这样一个能够容纳三教九流各色人物 《》具有市的视角和合容量 并使他们得以充分表演的活动场所,使茶馆成为一个社会、时代的缩影。围绕茶馆的变迁反映时代的变迁。 (三)对人物的巧妙设置 剧作人物众多,身份复杂,作者在安排人物时,将它们分为三类,以不同的分量加以艺术描绘。 第一类是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这三个人物贯穿全剧始终,通过他们命运的变化,集中体现出时代变迁的 《》具有市的视角和合容量 趋势; 第二类是(小)刘麻子、(小)宋恩子、(小)吴祥子、(小)唐铁嘴、(小)二德子等,都是反面角色,作者把这类人物安排成子承父业,通过对他们言行的描写显示出三个时代的延续性和相似性。 第三类是社会中的各色人物。作者一律采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方法,把一个个人物的剪影和生活片断,组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