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热身三.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任务分配 5、雅典民主制度中,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 A.元老院 B.公民大会 C.民众法庭 D.五百人会议 7、梭伦改革中,从根本上瓦解贵族世袭政治特权基础的措施是 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B.鼓励发展工商业 C.恢复公民大会权利 D.建立“四百人会议” 10、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 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废除“六一汉”制度 D.恢复长老会议制度 11、郭沫若认为:东周列国社会制度变革到春秋末年以后才达到质变阶段。能说明的史实是 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C.战国初,各国纷纷变法,废除 奴隶制 D.秦朝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2、春秋战国时期,为实现富国强兵,最早提出实行“尽地力之教”的是 A.管仲改革 B.李悝改革 C.吴起变法 D.商鞅变法 15、商鞅在秦国变法,后人多以‘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加以评论,这主要是因为 A.秦孝公大力支持 B.满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 C.变法措施为各国所沿用 D.“为秦开帝业”,影响深远 18、商鞅变法的历史功绩不包括 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确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C.打击了血缘宗法制度 D.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19、“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战国策·秦策一》)文中“人说惠王”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A.没落贵族 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 22、“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 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人 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25、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A.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B.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 C.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 D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27、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①政府把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②均田制确定了受田农民对土地的完全所有权③均田制使农民获得了一定的土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④均田制限制了官僚地主对土地的占有⑤均田制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 28、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不包括 A.平城地处偏僻,自然环境差 B.少数民族柔然威胁北魏政权 C.创造征伐南齐的有利条件 D.洛阳地区农业文明发达 29、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 ①规定俸禄由国家筹集,按品第高低发放给官吏,严禁贪污 ②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③政府 把土地分给农民 ④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30、仔细观察下列图片,指出哪幅图片反映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33、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族最重要的影响是 A.学会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B.加速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 C.生产生活比较稳定 D.学会了汉族的文字和风俗 34、在我国古代“民族融合”一词最本质的含义是 A.迁移、杂居、互相通婚 B.统治者推行汉化政策 C.各民族互相学习,补短扬长,共同发展 D.各族人民共同进行反压迫斗争 37、北魏官吏旧无俸禄,中央官吏按等级得到战争中获得的财物和劳动人口,地方官只要上交一定数 量的租税和绢帛等实物。这一制度造成的最重要的危害是 A.吏治更加黑暗 B.贪污成风 C.威胁到北魏政权的稳定 D.影响到国家的财政收入 38、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受田农民可以纳绢代役 B.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C.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D.一直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