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课件新人教版.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2009·广东卷,5,D)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不含线粒体( )
2.某一光照强度下,检测到新鲜叶片没有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则可判断出此叶片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
3.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一定含有叶绿体( )
4.光合作用的色素只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 )
5.光合作用过程中只有水消耗,没有水的产生( )
提示: 1.× 2.× 3.× 4.√ 5.×;一、色素的种类及作用
绿叶中的色素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两类,前者包括 和 两种,含量约占3/4,主要吸收 ;后者包括 两种,含量约占1/4,主要吸收蓝紫光。
;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1.结构;(1)一般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具有 ,内部有基粒和 ,基粒是由 堆叠而成。
(2)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于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 。
2.功能:是进行 的场所。
三、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为只有土壤中的水是植物建造自身的原料。
2.1771年,英国的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证实: 可以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3.1779年,荷兰的英格豪斯证明了 在更新空气中不可缺少。
4.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的实验证实了光合作用的产物还有 。
5.1939年,美国的鲁宾和卡门利用 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6.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卡尔文利用同位素技术最终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四、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合作用反应式:
2.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反应
条件:
场所: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2)暗反应
场所:叶绿体的基质中
条件:
能量变化: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3.光合作用强度
(1)概念: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数量。
(2)影响因素: 、土壤中的水、 和光(光的光照强度、光照时间的长短和光质)。;五、化能合成作用
1.概念:某些细菌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 的合成作用。
2.实例:硝化细菌能利用 ??化成HNO2和HNO3时所释放的能量,将CO2和水合成为糖类。
3.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
(1)自养生物:绿色植物和硝化细菌都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因此属于自养生物。
(2)异养生物:人、动物、真菌以及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环境中 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属于异养生物。;一、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合作用过程图解;3.光反应与暗反应比较;比较项目;[思维拓展] (1)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两种重要物质:[H]和ATP,暗反应为光反应也提供两种物质:ADP和Pi,注意产生位置和移动方向。
(2)色素只存在于光反应部位——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但光反应和暗反应都需要酶参与,所以光合作用有关酶存在于两个部位——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和基质中。
(3)不同条件下,叶绿体中C3、C5、[H]、ATP及(CH2O)合成量的动态变化;
(4)光合作用强度表示方法
①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产生糖的数量。
②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
③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放出O2的量。 ;
1.(2011·怀化模拟)右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的一个阶段,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
B.C3生成C6H12O6需要[H]、ATP和多种酶
C.提高温度一定能促进C6H12O6的生成
D.无光条件有利于暗反应进行
答案: B;2.(2011·日照模拟)右图为叶绿体亚显微结构图,下列关于其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和②均为选择透过性膜
B.光反应的产物有O2、NADPH、ATP等
C.③上的反应需要光,不需要酶,④上的反应不需要光,需要多种酶
D.光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在③上进行;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在④中完成
解析: 光反应阶段中,ATP的生成需要酶。
答案: C;二、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及应用
1.光照强度: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增加光照强度可提高光合作用速率。;曲线分析:A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只进行细胞呼吸,释放CO2量表明此时的呼吸强度。
AB段表明光照强度加强,光合作用逐渐加强,CO2的释放量逐渐减少,有一部分用于光合作用;而到B点时,细胞呼吸释放的CO2全部用于光合作用,即光合作用强度=细胞呼吸强度,称B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补偿点(植物白天的光照强度在光补偿点以上,植物才能正常生长)。
BC段表明随着光照强度不断加强,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加强,到C点以上不再加强了。称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饱和点。
应用:阴生植物的光补偿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