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地质勘探中野外矿物岩石鉴定的原理与实践课件》.ppt

发布:2025-04-06约2.17万字共6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角闪石和辉石的区分角闪石颜色多为深绿色、黑绿色或黑色,呈柱状或纤维状晶体。最特征性的是56°和124°的两组解理,断面呈现菱形。在野外可用放大镜观察断面的菱形解理角度。硬度5-6,比重约3.0-3.4,呈现玻璃光泽至丝绢光泽。辉石颜色多为绿色、黑色或褐色,晶体通常短柱状。特征性的近90°两组解理,断面呈现近似矩形。硬度5-6,与角闪石相似,但比重略高(约3.2-3.6)。光泽为玻璃光泽。某些品种(如透辉石)可呈现翠绿色。区分角闪石和辉石的关键在于解理角度的不同。角闪石的两组解理交角为56°和124°,断面呈菱形;而辉石的解理交角约为90°,断面近似矩形。此外,角闪石常呈长柱状或纤维状,而辉石通常为短柱状。在基性岩石(如辉长岩、玄武岩)中,辉石常与斜长石共生;而在中性岩石(如闪长岩、安山岩)中,角闪石较为常见。这种共生关系也是野外鉴定的重要参考。方解石与白云石的鉴别外观观察方解石:常为无色透明、白色或浅色,晶体形态多样,常见菱面体。白云石:通常为白色、灰白色或淡黄色,晶体常为菱面体,边缘略弯曲。硬度测试方解石:硬度3,可用铜币轻易刻划。白云石:硬度3.5-4,铜币难以刻划,但可用小刀刻划。盐酸测试方解石:与冷稀盐酸接触立即产生剧烈气泡反应。白云石:常温下与稀盐酸反应微弱或无反应,研磨成粉末后反应明显。方解石与白云石是两种常见的碳酸盐矿物,外观相似但物理化学性质有明显区别。方解石的化学式为CaCO?,具有完全的三组菱面体解理,受力后产生明显的双折射现象;而白云石是钙镁碳酸盐[CaMg(CO?)?],解理不如方解石完全,双折射现象也不明显。在野外鉴定中,盐酸测试是区分两者最简便有效的方法。此外,还可通过硬度差异辅助判断:用铜币测试,若能轻易划出痕迹则可能是方解石;若较难划出则可能是白云石。对于岩石样品,含方解石的石灰岩与稀盐酸反应迅速而强烈,而含白云石的白云岩反应弱或需研磨后才有明显反应。金属矿物的野外鉴定技巧条痕测试金属矿物的条痕通常与其外观颜色有明显差异,是鉴定的关键特征。例如,黄铁矿外观为黄铜色,但条痕为黑绿色;赤铁矿外观为钢灰色,但条痕为红褐色;磁铁矿外观为铁黑色,条痕为黑色。野外应携带条痕板,针对不同金属矿物进行测试记录。磁性检测磁铁矿具有强磁性,可被普通磁铁吸引;赤铁矿、针铁矿等具有弱磁性,需用强力磁铁检测;黄铁矿、黄铜矿等则不具磁性。磁性测试简单快捷,是野外初步区分铁矿物的有效方法。使用磁铁测试时,应先确保样品表面干净,避免杂质干扰。比重估测金属矿物通常比重较大(4),远高于大多数造岩矿物。通过手感可初步判断矿物比重等级。方铅矿比重约7.5,重晶石比重约4.5,黄铁矿比重约5。在野外,矿物的沉重感是判断其是否为金属矿物的初步线索,但需结合其他特征综合判断。产状分析金属矿物常呈特定产状出现,如脉状、浸染状、团块状等。观察矿物的产出环境和共生关系,有助于确定矿物类型。例如,黄铁矿常见于各类岩石中呈浸染状分布;磁铁矿常与超基性岩有关;铜矿物风化后常有孔雀石等次生矿物伴生。第六部分:常见岩石的野外鉴定确认岩石类型火成岩、沉积岩或变质岩分析结构构造晶质、碎屑、变晶结构等识别矿物组成主要矿物及含量比例岩石鉴定是地质工作的基础技能,需要系统观察和综合分析。首先需识别岩石的基本类型,确定其属于火成岩、沉积岩还是变质岩。这通常通过观察岩石的结构构造特征实现,如火成岩的晶质结构、沉积岩的层理构造或变质岩的片理构造等。随后,需要仔细观察岩石的矿物组成,识别出主要造岩矿物及其含量比例。对于火成岩,石英、长石和暗色矿物的比例是分类的关键;对于沉积岩,碎屑颗粒的成分、大小和分选度是重要特征;对于变质岩,特征变质矿物的存在则指示了变质程度和类型。最后,结合所有观察结果,参考鉴定标准,确定具体的岩石名称。花岗岩的识别特征与方法矿物组成主要矿物为石英(20-40%)、碱性长石(正长石或微斜长石,占25-35%)和斜长石(约15-25%)。暗色矿物(黑云母、角闪石等)含量通常少于15%。石英呈半透明灰色粒状,长石常呈白色或粉红色,黑云母为黑色片状。使用放大镜能清晰分辨各矿物颗粒。结构特征典型全晶质结构,矿物晶体完全发育,颗粒大小相近,通常为中粗粒(2-5mm)。等粒结构,各矿物颗粒大小相近,分布均匀。有时可见斑状结构,含较大的长石斑晶。无方向性构造,矿物随机排列,岩石呈块状。晶间接触紧密,岩石致密坚硬。产状特征常见于侵入体,如岩基、岩株、岩脉等。大型花岗岩体通常风化后形成圆形山丘,表面常见球状风化现象。岩体边缘可能发育接触变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