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酒店业态的多样化及其创新.doc

发布:2017-05-02约6.36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酒店业态的多样化及其创新 业态一词来源于日本,是典型的日语汉字词汇,大约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一种定义是:针对特定消费者的特定需求,按照一定的战略目标,有选择地运用商品经营结构、店铺位置、店铺规模、店铺形态、价格政策、销售方式、销售服务等经营手段,提供销售和服务的类型化服务形态。 在饭店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单一的饭店业态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饭店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一定层面造成了饭店业的结构性过剩。因此,多样化的酒店业态与创新对指导饭店业建设、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酒店业态的发展 (一)改革开放初至80年代末期:入境旅游为导向的饭店业态发展阶段 在80年代初期,我国的大中城市形成了一批以接待国际游客为重点的旅游涉外饭店。其特征是:1、饭店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市场总体上呈现卖方市场状态;2、饭店的建设呈现区域性发展,新建饭店多数集中在大中城市,大中城市的旅游饭店的建设和招待型饭店的改建是这一时期的热点;3、饭店建设以满足入境游客的需求导向进行配置,基本是单一的旅游饭店建设模式;4、旅游涉外饭店与社会饭店差距甚大,中低档饭店的发展极为缓慢,出现了断层。 (二)20世纪90年代:星级化为导向的饭店业态发展阶段 1988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了饭店星级评定制度,饭店业态的发展逐渐从旅游涉外定点建设过渡到星级饭店的建设。这一阶段呈现的特点为:1、饭店市场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供求宽松的局面产生,饭店业完全竞争的态势形成;2、饭店业呈现了全面发展的态势,饭店建设不仅局限在大中城市,各市、地、县都出现了大建饭店热潮;不仅局限在高档饭店的建设,不同的城市出现了高中低不同档次的饭店建设;不仅局限在国有单位建饭店,民营企业也投身建设饭店的热潮中;3、饭店建设以星级作为主要导向,星级化的倾向明显,产品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4、非星级饭店,特别是社会饭店硬件水平虽有了一定提升,但管理、服务处于不高的水平,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饭店业的均衡发展。 在这样背景中,饭店业态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开始显现,但主要集中在饭店档次业态的建设层面上,没有进一步的细化。 (三)21世纪以后:多业态为导向的饭店业发展阶段 入世以后,特别是2004年以来,饭店业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呈现了如下特点:1、在饭店高端业态规模急剧放大的同时,国内旅游高速发展、消费者需求多样化,中低端市场快速成长,迫切需要形成一个高端市场为龙头,以多业态为发展格局的饭店业体系;2、充分细分的饭店形态开始出现;3、在星级饭店成为饭店业主流的背景下,非星级饭店也开始分化,多种形式的饭店业态快速推进。 这个时期,饭店业重心从高端饭店向中低档饭店转移,由单一业态向复杂业态转变,经济型酒店正是这个时代应运而生的饭店业态之一。饭店业面临业态变革,业态的丰富和完善是我国饭店业的一次全面提升,意味着我国饭店业整体软硬件的推进,对饭店业发展意义深远。 二.酒店业态的分类 (一)根据饭店的市场和客源特点划分 1. 商务型饭店:大多位于城市中心或商业区及经济开发区等,装饰富丽堂皇,服务水平高,特别是商务活动所需的设备设施一应俱全,如国际直拨电话、传真、互联网、洽谈室、会议室、商务中心、秘书服务等。 2.长住型:多采用家庭型,公寓型的建筑设计。 3. 休闲度假型饭店:大多位于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的地区,通常开辟各种娱乐体育项目,如滑雪、骑马、狩猎、垂钓、划船、潜水、冲浪、高尔夫球、网球等活动来吸引游客。近年来,许多饭店业发达国家出现了度假型与商务型相结合的饭店,即所谓休闲商务酒店,这类饭店被认为是当代饭店设施发展的方向之一。 4. 会议展览型饭店:一般设在大都市和政治、经济中心或交通方便的游览胜地,有各种类型与规格的会议室、展览厅等,有相应的会议设备,如投影仪、影像设备、扩音设备、通讯设备、视听设备等。其中,接待国际会议的饭店要求具备同声传译装置,同时还能够提供专业的会议服务。 5.汽车旅馆:位于公路干线两旁,客人多为长途驱车者。设施设备较简单,规模较小且服务有限。 (二)根据饭店规模大小分类 按照饭店规模大小,通常将饭店划分为小型饭店、中档饭店和大型饭店三类。 小型:300间客房以下。中型:300--500间客房。大型:500间客房以上。 (三)根据饭店计价方式分类 1.欧式计价饭店:只含房租 2.美式计价:房租+早,午,晚餐 3.修正美式计价:房租+早餐+一个正餐 4.欧陆式计价饭店:房租+一份简单的欧陆式晚餐 5.百慕大计价饭店:房租+一份丰盛的美式早餐 (四)根据经营方式划分 1.集团经营饭店。2.独立经营饭店。3.联合经营饭店(松散联合,此种经营方式在保持饭店产权独立,管理权自主的基础上具有预订网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