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空间数据库3.ppt

发布:2018-02-28约3.6千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第3章 空间数据模型 3.1 空间关系 3.2 面向对象空间数据模型 3.3 二维空间对象模型 3.4 数字表面模型 3.5 三维空间数据模型 3.6 网络结构模型 3.1 空间关系 3.1.1 空间拓扑关系 拓扑关系:空间目标在拓扑变换下保持不变的空间关系。 拓扑变换:拉伸、扭曲、旋转、偏移、缩放等。 具体表现:邻接、关联、包含、相离、相交、重合等。 在拓扑关系、度量关系以及顺序关系这三种空间关系之中,拓扑关系是最本质的关系。 二维空间拓扑关系: 4元组 9元组 三维空间拓扑关系: 可以用相离、相等、相接、相交、包含于、包含、叠加、覆盖、被覆盖、进入、穿越、被穿越共12种基本空间关系表达3D空间中的点-点、点-线、点-面、点-体、线-线、线-面、线-体、面-面、面-体、体-体这10类空间拓扑关系,共10类54种。具体地 点-点空间关系:2种 点-线空间关系:3种 点-面空间关系:3种 点-体空间关系:3种 线-线空间关系:7种 线-面空间关系:5种 线-体空间关系:5种 线-面空间关系:10种 面-体空间关系:8种 体-体空间关系:8种 3.1.2 空间度量关系 度量关系是在欧式空间和度量空间上进行的操作,是一切空间数据定量化的基础。具体有长度、周长、面积、距离等定量的度量关系。 距离的定义有欧几里德距离、曼哈顿距离、广义距离以及统计学中的斜交距离、马氏距离等。 欧几里德距离: 曼哈顿距离: 3.1.3 空间顺序关系 顺序关系是描述空间对象在空间里的某种排序关系。在GIS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方位关系。 方位关系分为绝对的、相对目标的和相对观察者的。 方向关系需要定义合适的间隔。 方位的概略描述可采用不同的方案。如八方向、十六方向。 3.2 面向对象空间数据模型 对象、面向对象、封装、面向对象数据库 四个抽象概念:分类、概括、聚集、联合。 两个语义模型工具:继承、传播。 3.2.1 面向对象数据模型基本概念 对象、类、实例、消息、属性和方法 3.2.2 面向对象数据模型核心技术 分类、概括、聚集、联合。 继承、传播。继承与传播的区别 3.3 二维空间对象模型 3.3.1 二维基本空间对象模型 1. 空间地物的几何数据模型 点状地物、线状地物、面状地物、复杂地物 每种几何地物又可能由一些更简单的图形元素构成。 2. 拓扑关系与面向对象模型 拓扑关系、数据共享 3. 面向对象的属性数据模型 面向对象数据模型是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面向对象数据模型的封装、继承、信息传播等功能。 地理对象 属性—数据 行为—方法 3.3.2 OGC二维空间几何对象模型 空间参考系、几何、几何集、点、多点、曲线、多曲线、折线、直线段、线性环、多折线、面、多面、多边形、多个多边形 3.3.3 Geodatabase空间对象模型 工作空间、数据集、对象、对象类、要素、要素类、要素数据集、关系类、地理数据集、图、几何网络 3.4 数字表面模型 3.4.1 TIN模型 1. TIN 2. TIN数据结构 不仅要存储每个点的高程,还要存储其平面坐标、结点连接的拓扑关系、三角形及邻接三角形等。 3. 不规则离散点生成TIN 自动构网、最佳三角形 Delaunay三角网:唯一性、空圆特性、最大最小角特性 局部优化过程LOP: 四边形的对角线互换 TIN生成算法:逐点插入法、分治算法、三角形状生长法 3.4.2 Grid模型 1. Grid(规则网格)模型 网格取值:网格栅格观点、点栅格观点 2. 网格的创建方法 规则网格采样法 等高线生成法 TIN转换为栅格(网格)法 3.5 三维空间数据模型 构模方法:面模型、体模型、混合模型 三维矢量、三维体元、混合或集成模型、面向实体模型 3.5.1 三维矢量模型 1. 3D FDS模型 显示地表达目标几何组成和矢量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缺点: ① 仅考虑空间目标表面的划分和边界表达,没有考虑目标的 内部结构,只适用于形状规则的简单空间目标; ② 没有对空间实体间的拓扑关系进行严格的定义和形式化描述 ③ 显示地存储几何元素间的拓扑关系,使操作不便。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