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方式.doc

发布:2017-01-02约6.35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1年安徽省中学历史课程改革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方式变革 ------基于“90后”越来越成为学习的主体 安徽省六安市寿县迎河中学:周睿 【摘要】 历史教学改革一直是中学历史演变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历史教育在不断的发展,课程改革也在不断地进行, 这期间取得了重大成就,当然也存在着不足。特别是面临教学主体的变化,有效地教学方式的变革更能促进教学改革,本文着重对于变革历史教学方式做一论述。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方式变革 ------基于“90后”越来越成为学习的主体 【摘要】 历史教学改革一直是中学历史演变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历史教育在不断的发展,课程改革也在不断地进行, 这期间取得了重大成就,当然也存在着不足。特别是面临教学主体的变化,有效地教学方式的变革更能促进教学改革,本文着重对于变革历史教学方式做一论述。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方式;“90”后;多媒体教学 中学历史课程改革是近期历史教学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主题,而这项改革是十分艰巨而浩繁的。我国的中学历史教育一直在改革中发展和前进,课程目标不断调整完善,课程内容不断更新充实,教科书编印质量不断提高,为完成国家基础教育的任务、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历史素养及科学文化素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中学历史课程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需要中学历史教学界的同仁予以高度重视,认真加以改造和完善,为不断提高我国的中学历史课程质量做出努力。在这里,本文主要谈谈在历史课程改革下的有效教学方式变革,特别是在面临“90后”越来越成为我们在进行教学时的主体这种情况,教学方式的变革更显得尤为重要。 客观地说,每一位走上讲台的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受到学生欢迎,都希望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有所收获。然而并非所有的希望都能变成现实,从教育教学活动的实际看,现实中许多课堂是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这不仅使学生失望、家长不满,甚至施教者也是十分的困惑。而适应现代化需求,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真正实现教学有效、使学生身心得到愉快的成长就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正是基于这样的前提,我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高中历史有效性教学方式进行了一点研究,以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有所裨益。 虽然不少老师都希望自己的教学有效,在教学上也肯动脑筋,想办法。但是究竟什么是教学的有效性,他们的回答往往是停留于经验的归纳阶段和直观感受阶段,缺乏理性的思考。例如有人认为,有效性就是考试特别是高考取得好成绩,有效性就是学生会解题,有效性就是课堂教学目标的完全实现,这样回答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却也说明不少教师对教学有效性的认识还停留于自发自为的阶段,对教学有效性这样的问题尚缺乏理性的思考。对有效性认识的偏差和肤浅导致我们的教学难以保持一个从容的姿态,也使我们的教学行为缺乏理论的支持而往往顾此失彼,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这样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思考就尤其重要,那么什么是教学的有效性呢? 有学者认为,“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也有人指出,,“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实际上,,是不是有效教学,其衡量标准应该是学生成长,而这种成长是不能只有成绩高低来作为衡量标准的。有效教学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以前教学太注重当下发展,实际上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 特别是当我们面临的最主要的教学主体是那些“90后”的孩子时,了解有效教学就显得更为重要。“90后”指1990年至1999年出生的一代中国公民。目前,“90后”这个年轻的群体正逐渐成为社会一股新的力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对这一股新的学习主体在进行有效教学时,也一定要了解他们这一代的特征,并针对这些特征更好地变革教学方式。“90后”一代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对自我有较高的接纳度,更加认可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对自我发展充满期望。这说明今天的少年儿童更加自信,更加认可自身价值,对未来期望更高。但仍有一部分少年儿童情感脆弱,整日被焦虑、抑郁、烦躁、痛苦的情绪控制,难以轻松快乐地生活。他们的价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