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实施技术指南、安保工程的各种设置.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
技术指南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
前 言
农村公路是保障农民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公益性设施,覆盖范围广、服务人口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近些年来,全国农村公路快速发展,通达深度和通畅水平不断提高,路网结构持续优化,农村公路交通面貌迅速改变。但由于受资金等因素制约,大多数农村公路,特别是村道,技术标准低,安全保障等附属设施不配套,急弯、陡坡、视距不良、路侧险要等危险路段普遍存在,农村公路交通事故时有发生,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实施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对改善农村公路服务功能,降低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提高农村公路安全服务水平和通行能力,改善农村交通运输环境,减少农村公路交通事故发生,让农民群众走上安全路、放心路,交通运输部组织编写了《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从安全、经济、适用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安全保障工程的实施程序及方法,以指导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的实施。
目 录
TOC \o 1-2 \h \z \u 1 总 则 1
1.1 目的 1
1.2 适用范围 1
1.3 实施目标 1
1.4 实施原则 1
1.5 相关标准 1
2 实施程序 2
2.1 实施要求 2
2.2 实施步骤 2
3 判定标准 5
3.1 判定原则 5
3.2 判定标准 5
3.3 实施路段优先顺序 6
4 重点实施路段 8
4.1 重点实施路段特征 8
4.2 综合处治措施 8
5 安全设施设计 13
5.1 护栏 13
5.2交通标志 17
5.3标线 22
5.4视线诱导设施 25
5.5公路用凸面反光镜 30
5.6减速设施 31
5.7限高、限宽设施 37
5.8错车道 38
附件A 农村公路安全效果统计表 39
附件B 农村公路运行速度调查方法 51
附件C 典型路段安保处治实例 51
附录D 农村公路护栏示意图 6 1
附件E 减速丘、块石路面的施工方法 69
附件F 各省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案例 73
-
1 总 则
1.1 目的
为指导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改善农村公路(县、乡、村道)出行条件,制定本指南。
1.2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四级以下农村公路,以及农村公路中受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限制,技术指标无法完全达到等级公路标准的路段。
1.3 实施目标
通过实施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提高农村公路安全保障能力,改善农村公路运输条件,减少和预防农村公路交通事故,为农村地区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
1.4 实施原则
依据“循序渐进、因地制宜、诱导先行、防护并重”的思路,综合考虑当地经济条件及农村公路交通流量、服务对象、交通特性等因素制定实施方案。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应坚持以下原则:
——统筹规划。针对农村公路危险路段实行统一考虑,动态管理,分批实施,有序推进。
——分步实施。新改建农村公路应根据需要同步实施安全保障工程。已建成农村公路应以排查摸底为基础,按照轻重缓急依次实施。
——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地形、材料、成本和当地经济条件,实事求是,注重实效。鼓励采用经过论证的低成本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
——综合治理。综合应用多种安保措施,以诱导、警示为主,在高危路段宜采用主动诱导和被动防护相结合的措施。
1.5 相关标准
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的实施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2 实施程序
2.1 实施要求
新改建农村公路的安全保障工程应与主体工程建设方案同步考虑,在设计过程中宜考虑通行条件改善后交通流量增多、车辆运行速度增大、运输工具变化等交通运输远期发展趋势。已建成农村公路在完善安全保障工程前,应结合本地区公路交通的基本情况,按照“轻重缓急、逐步覆盖”的思路制定总体实施方案,优先安排人口密集的人车混行、交通流量大的路段,旅游路线,通公交、校车的路段等。
2.2 实施步骤
2.2.1 资料收集
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实施方案应在数据收集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具体资料如下:
(1)交通事故数据
按路线汇总的交通事故数据,每一条事故记录数据含事故地点、事故对象、事故形态、事故类型和事故原因等信息。
(2)运行速度数据
通过实地观测获得运行速度数据,具体运行速度数据观测方法见附件D。对因超速引发交通事故的路段做重点调查。
(3)公路技术指标数据
几何设计要素包括平曲线半径、纵坡、路基宽度等,可根据公路设计图(平面图、纵断面图、标准横断面图等)获得,同时应掌握现有的交通设施及路侧环境等情况。
(4)交通特征资料
主要包括年平均日交通量及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