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六部分 专题三 环境保护(选修六)详解.ppt

发布:2016-03-10约6.45千字共4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角度2 矿产资源开发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地区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前后比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探究 命题角度] (1)列举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该地区会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 (2)简述解决该地区上述问题的主要措施。 解析 开矿对地表植被造成破坏,会出现水土流失等灾害,也会产生污染、地面塌陷等。因此在开矿时要注意保护地表植被,同时要防治污染。 答案 (1)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地面塌陷、污染地下水等。 (2)存放表土,随时分片回填土地;土地复垦,植树种草;加强对污染物排放的治理等。 1.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与防治 考点三 生态问题与生态保护  [掌握 核心知识] 生态环境问题 产生的原因 造成的危害 防治措施 森林 破坏 自然原因:森林火灾、病虫害人为原因:毁林开荒、砍伐薪柴、商业采伐等 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温室效应增强、物种灭绝等 封山育林、采育结合、退耕还林,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草地退化 自然原因:气候异常、降水减少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农垦 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还会使整个自然环境发生变化 控制人口数量、改善经济结构、退耕还草、牲畜舍饲等 湿地干涸 自然原因: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泊和沼泽 人为原因: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围湖造田等 气候恶化、水旱灾害加剧、水污染加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加大对湿地保护的宣传,加强湿地保护立法和执法,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湿地 生物多样性减少 自然原因:自然灭亡人为原因:狩猎、污染,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破坏 将恶化人类生存环境,限制人类生存发展机会的选择,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2. 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特征 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较强,一种生态问题的出现常常成为其他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条件。例如,森林的破坏,会使植被覆盖率降低,流水的侵蚀作用增强,导致土壤侵蚀加重,出现水土流失现象;泥沙被带到下游的湖泊沉积下来,会使湖泊的面积减小,导致湿地萎缩。再如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分析某地生态环境问题时,可遵循以下步骤进行: 角度3 湿地生态系统的作用 3.(2013·湖北八市3月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1年春季,洪湖遭遇7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降水量与往年相比减少七成,洪湖水面减少了1/4。干旱不仅让水产养殖遭受灭顶之灾,更让洪湖湿地的生态受到非常严重的打击。站在洪湖围堤,放眼望去,已看不到接天的碧水,全是裸露出来的枯黄湖底。 [探究 命题角度] (1)洪湖的生态效应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2011年洪湖湿地的生态受到严重的打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解析 第(1)题,主要从调蓄洪水、调节气候、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地的角度分析。第(2)题,水位下降、湖底裸露,动植物的栖息环境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动植物的生存与繁殖。 答案 (1)①调蓄长江洪水,削减长江洪峰,减轻洪涝灾害;②野生动植物栖息生活的场所,特别是北方候鸟的栖息场所;③洪湖湿地还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 (2)①湖区大量水生动植物因缺水大量死亡;②湖底出露导致水生动物繁殖场所遭到了破坏。 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     解题思维流程 思维建模 环境问题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及技巧 (1)理清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 首先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资料中判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属哪种类型,其表现特征和分布如何等。每类环境问题都有不同的表现、分布等特征。弄清类型,便容易与自己已有的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结构进行联系。 (2)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 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着重分析人为原因,因为多数环境问题是因为不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不要忽略自然原因。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 (3)总结环境问题的后果与危害。 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剧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等。 (4)归纳解决的措施和建议。 针对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是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研练真题 找准考向 核心突破 主干整合 程序解题 思维建模 专题三  环境保护(选修六) 【备考指南】 ①说明主要的资源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说出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②掌握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各种生态破坏的类型、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③掌握各生产活动造成的污染类型、危害,并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