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论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doc

发布:2017-05-15约4.05万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论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浅论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提要:混凝土的成品保护:对浇筑好的现浇板面,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后方可上人。如确因工期较紧,急需进行上一层砌体施工 更多精品自报告 浅论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一、现浇板产生裂缝的基本现状 1、裂缝产生的部位:一般位于外墙转角所对应的现浇楼板上,离墙边500~1200mm,且裂缝两端终点均距离墙面100~150mm。裂缝形状基本上呈45°上下贯通,与板的对角线相垂直;有预埋管部位沿管线方向出现表面裂缝;局部出现呈发散状或龟裂状的不规则裂缝 2、裂缝出现的时间和宽度:从实践中得出,不规则裂缝一般在混凝土浇筑振捣一个半月左右出现;沿管道走向裂缝一般在混凝土浇筑振捣三个月左右开始出现;板的两边呈45°裂缝及楼板跨纵向裂缝大部分在主体竣工后半年出现,其宽度不一,长短不一,一般情况下肉眼可见。 3、裂缝产生的规律:南面的房间现浇板比北面房间裂缝易产生;大开间比小开间现浇板裂缝多,长度超标,开裂不设伸缩缝的比体型短的现浇板裂缝多;高层次的大角现浇板45°裂缝比低层次的裂缝多,而且早。 二、原因分析 住宅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形成住宅产生现浇楼板裂缝的原因是系统工程中每个环节的因素综合构成,既有主观上的,也有客观上的,综合其成因作如下浅析: (一)、从施工角度 1、楼板施工欠规范。有的工程在支模架搭设中缺少足够的刚度,垂直支撑与楼面接触部位没有设置楔子顶紧或模板支撑数量过少,使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及成型后模板出现局部变形,导致裂缝的产生;有些项目为赶工期,拆模时间过早,混凝土尚未达到规定的强度,就盲目过早拆除平板模板和垂直支撑,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导致结构受损产生裂缝。 2、混凝土振捣不当。楼板混凝土平板式振捣器振捣过度、粗骨料下沉,楼面出现表面砂浆层,导致强度降低,出现砂浆干缩,造成表面裂纹;平板振捣器振捣不均匀,未振捣的部分,混凝土易呈块状出现开裂。 3、养护期不足或过早进行施工。从目前部分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的住宅工程来看,为了赶工期,提前产出效益,一般养护期都不足,从楼层混凝土的浇筑收光,翻样弹线,空载养护时间只有1~2天。特别是高标号混凝土振捣的楼面,未按规定要求进行浇水及养护,导致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及混凝土表面收缩过快产生裂缝,同时在养护期间过早进行上层砖砌体施工造成楼面受力不均而形成裂缝。 4、在钢筋绑扎施工中时有发生楼面支座处负筋未设置支撑马凳或支撑马凳数量不足。在浇捣过程中,未安排专人进行看管钢筋、模板,导致操作工人随意踩踏现象,导致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过大、楼板的有效截面高度减少,使板上部沿梁支座出产生裂缝。 (二)从组成混凝土的材料品种质量与配合比分析 1、从混凝土材料性能角度看,裂缝主要是混凝土变形而造成。一是混凝土自身收缩的变形(干收缩)和化学收缩;二是环境气候影响所形成的变形,即温度变形。 2、混凝土使用的水泥质量优劣、骨料级配及含泥量大小、外掺料用量多少,外加剂使用得当与否与板面裂缝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关系,鉴于现在城市住宅楼基本都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商品混凝土搅拌生产中一旦各种材料质量把握不严、水灰比失调,都是导致产生板面裂缝的重要原因。 三、上述裂缝虽属非结构受力因素引起,不存在着结构安全 现浇板裂缝产生既影响美观又容易使住户产生心理上的不安。针对上述裂缝产生的原因,我们在另一期住宅工程施工中,作为一个课题提出了一套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重点在设计、施工、材料等关键部位进行加强管理,使防治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局部现象得到了根治   四、从施工现场加强管理入手切实提高施工质量 1、加强模板施工的过程管理;支撑架必须有足够的刚度,方料与模板的接触面不得有任何间隙,使每个接触面都有可靠的支撑点,在振捣过程中派专人进行看模,防止松扣下沉现象产生。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允许值时方能拆模,平台进料口等薄弱部位,模板和支撑在同条件养护的试块的强度100%达到设计值时才能拆除,以有效地防止因拆模过早导致结构受损而产生的裂缝。 2、钢筋绑扎施工加强对负筋质量的管理。加密支撑马凳的间距、确保板面负筋的保护层厚度,避免支座处因负筋下沉保护层厚度变大而产生的裂缝。 3、加强对商品混凝土供应商的管理,对使用的砂、石料、掺和料、添加剂严格进行材料进场检验制,严格控制配合比,水泥用量和坍落度,使混凝土内部缺陷减少到最低限,从而减少裂缝产生。 4、强化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和浇捣后的养护。振捣过程中,实行对每车商品混凝土进行坍落度检查,施工中不断用移动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