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委会考试专用中国河流-黄河.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黄河干流沿途含沙量的变化 兰州 河口 陕县 利津 【观察思考】读黄河水系图,观察黄河下游流域的形状有何特点?为什么? 特征:形状狭长,面积狭小。 原因:南、北大堤多高于两岸,邻近地区的地表水无法补给黄河,导致黄河集水区域狭小。 凌 汛 发 生 地 段 发生时间、地点 低纬度 高纬度 河水 封冻 河口 孟津 凌汛是人为原因产生的吗? 长江为什么没有凌汛呢? 气温低 气温高 凌汛的形成示意图 黃河凌汛的形成河段 刘 家 峡 三 门 峡 。 包头 。 开封 长江位于较低纬度地区,无结冰期。 长江有没有凌汛现象? 凌汛就是冰坝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河水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由于较高纬度河段秋冬季节封冻早,冬春季节解冻迟,容易形成冰坝,阻塞低纬度的河道来水,导致河水泛滥、河堤决口。 黄河的凌汛: ⑴凌汛形成的两个条件: ①冬季结冰的河流. ②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河段. ⑵黄河凌汛分布河段: ⑶黄河凌汛发生的时间: ①冬季结冰时:由于纬度高处先结 冰.纬度低处后结冰.浮冰向纬 度高处涌来.形成冰坝.河水上涨. 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 山东境内 上游河套游平原.宁夏平原.下游山东境内. ②春季融冰时:纬度高处后融化.纬度低处先融化.浮冰向 纬度高处涌来.形成冰坝.河水上涨. 冰坝阻塞水流引起河水上涨 黄河的发源地 壶口瀑布 河口 孟津 含沙量大 地势低平 河道变宽 泥沙淤积 地上河 流速减慢 河床抬升 泛滥成灾 遇暴雨 下游:华北平原,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形成“地上河” 下游景观 水文特征:河道宽浅,水流平缓;泥沙淤积,河床升高为地上河; 黄河入海口 地上河景观 下 游: 黄河下游河道迁徙变化的剧烈程度,在世界上是独一 无二的。根据有文字记载,黄河曾经多次改道。河道变迁的范围,西起郑州附近,北抵天津,南达江淮,纵横25万平方公里。下游河段除南岸东平湖至济南间为低山丘陵外,其余全靠堤防挡水,堤防总长1400余千米。 根据下表数据分析,说明黄河为什么是我 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 河流 长度 (千米) 流域面积 (万平方千米) 年径流量 (亿立方米) 长 江 6 300 180.9 9 513 黄 河 5 464 75.2 661 松花江 2 308 55.7 762 辽 河 1 390 22.9 148 珠江 2 214 45.4 3 338 海 河 1 090 26.4 228 淮 河 1 000 26.9 622 为什么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 三、黄河的功过 1、黄河的“功” ①塑造了肥美的冲积平原 ②提供了丰富的水能 ③提供了生产、生活水源 黄河流域地形图 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 华北平原 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天下黄河富宁夏 黄河塑造了肥沃的平原 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 华北平原 黄河水利工程 三门峡 黄河的发源地 龙羊峡 刘家峡 青铜峡 小浪底 (1)上游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 (2)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3)下游:地上河,易决口改道,造成洪涝灾害 其它问题 1、断流 2、凌汛 3、水污染 2、黄河的“过”: ——还草还林 3.48 6.67 33.3 37.7 24.7 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 黄河在流经哪个地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为什么? 渭河 泾河 泾渭分明 泾渭分明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分析: (1)自然原因: ①地形:地势起伏大; ②土壤:土质疏松; ③植被:植被覆盖率低; ④降水:降水集中在夏季节,且多暴雨。 (2)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不合理耕作制度、开矿等 (3)治理措施: 1.退耕还林还草; 2.兴修水利,修筑梯田,打坝淤地; 3.小流域综合治理;保塬、护坡、固沟 4.农业技术措施 ①原始河床 ②河水上涨,泥沙淤积,河床变浅 ③河水继续上涨,河床容纳不下,河水漫出河岸,必须人工筑堤 ④河水继续上涨,加高大堤 黄河下游“地上河”形成原因 水 面 河 床 面 地 面 “地上河”形成 下游进入平原地区,地形平坦。 河道变宽,坡度变缓 河水流速减慢 河水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 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1938年黄河的改道,河水南下夺淮,淹没了河南东部,安徽北部,和江苏西部的大片土地。受灾人口1250万人,死亡89万人。 2、黄河下游“地下河”的成因 成因: 1.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夏季暴雨集中,水土流失严重。 2.黄河流入下游平原地区,由于河道变宽、坡度变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