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差动保护培训》课件 .ppt
*************************************制动系数的选择与调整制动特性曲线定义差动门槛值与制动电流的关系低制动区(K1)针对小电流故障,注重灵敏性高制动区(K2)针对大电流外部故障,注重稳定性平衡考虑在灵敏性和稳定性间寻求最优平衡制动系数的选择是光纤差动保护定值设计中的关键环节。低制动区系数K1通常设置为0.3-0.5,主要考虑检测小电流内部故障的能力;高制动区系数K2通常设置为0.8-1.2,主要考虑外部故障时的稳定性,特别是在CT可能饱和的情况下。拐点电流一般设置在额定电流的2-3倍处,表示从低制动区到高制动区的过渡点。实际应用中,需根据系统特点和运行经验进行适当调整。谐波制动系数的设置二次谐波制动主要用于识别变压器励磁涌流,当二次谐波含量超过设定百分比时,抑制保护动作典型设置:I2/I115%-20%,表示二次谐波与基波的比值五次谐波制动主要用于识别变压器过励磁状态,当五次谐波含量超过设定百分比时,抑制保护动作典型设置:I5/I120%-35%,表示五次谐波与基波的比值综合谐波制动综合考虑多次谐波含量,适用于复杂工况典型设置:∑In/I130%-50%,表示总谐波与基波的比值谐波制动是解决变压器差动保护中特殊工况问题的重要技术。在设置谐波制动系数时,需平衡两方面要求:一是在励磁涌流等非故障状态下,能可靠抑制保护动作;二是在内部故障时,不因谐波制动而延误保护动作。现代保护装置通常采用自适应谐波制动技术,根据谐波特征和系统状态动态调整制动系数,有效提高保护的适应性。通道延时的测量与补偿延时测量使用内置测试功能或专用设备测量通道延时延时计算计算通信延时和处理延时,确定总延时值参数设置在保护装置中设置延时补偿参数验证测试通过实际测试验证补偿效果通道延时补偿是长距离光纤差动保护必不可少的设置项目。现代保护装置一般提供三种补偿方式:一是直接设置测量得到的延时值;二是自动测量并补偿,装置定期执行Echo测试并自动更新补偿参数;三是GPS同步方式,各端装置通过GPS时钟实现时间同步,自动消除延时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应定期检查通道延时变化情况,确保补偿的准确性。光纤差动保护的投入与退出投入前准备确认装置安装正确,各接口连接可靠确认全部定值设置完成并校验无误确认通信通道正常,延时补偿设置正确确认CT极性和接线正确确认跳闸回路完整,控制电源正常投入操作流程通信通道投入:启用光纤通信接口监视模式运行:启用保护但闭锁跳闸观察运行情况:检查差动电流、通信状态等解除跳闸闭锁:确认无异常后允许跳闸定期检查:记录运行数据,确认状态正常光纤差动保护的投入是一个严谨的过程,需要确保各环节检查无误。特别是当系统首次投入或经过重大改动后,建议先在监视模式下运行一段时间(通常1-2周),观察保护的运行状态是否稳定,差动电流是否在合理范围内,然后再解除跳闸闭锁正式投入运行。在计划停机维护或系统改造时,应按照操作规程正确退出保护,并确保系统有其他保护措施。第六部分:光纤差动保护的应用案例在本部分中,我们将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展示光纤差动保护在变压器、发电机、母线、输电线路和分布式发电系统等不同场景下的应用特点和技术方案。这些案例涵盖了设计思路、参数选择、调试要点和运行经验等方面,有助于您将前面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变压器光纤差动保护应用应用特点需考虑变压器相位移、分接头调节、励磁涌流和过励磁等因素通常兼顾主变本体和引线保护,覆盖范围明确要求灵敏度高,动作速度快,对内部故障响应迅速技术关键点相位补偿:根据接线组别进行软件补偿谐波制动:二次和五次谐波制动应对特殊工况CT饱和处理:采用增强算法提高外部故障稳定性分接头适应:动态调整定值或采用自适应算法典型配置220kV及以上主变:采用双重化配置重要厂用变:常采用单套保护配置各电压等级CT:要求准确级不低于5P20通信方式:变电站内通常采用多模光纤直连变压器光纤差动保护是最常见的应用场景之一。在工程实践中,需特别注意CT变比选择与相位补偿计算,确保各侧电流在同一基准下比较。对于大型或重要变压器,通常配置备用保护和后备保护,形成完整的保护体系。现代变压器差动保护还结合了温度监测、气体监测等辅助保护功能,全面提升保护水平。发电机光纤差动保护应用应用特点发电机是电力系统中最贵重的设备之一,其保护要求极高。发电机差动保护作为主保护,需具备高灵敏度和高可靠性,能够检测包括匝间短路在内的各类内部故障。保护范围通常包括发电机本体、引出线直至机侧断路器或升压变压器低压侧。特殊工况如启动、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