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五章 人类社会本质和基本结构.doc

发布:2017-05-24约7.69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讲述人类社会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同时也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社会发展史归根结底是生产发展史。人类社会作为不同于自然界的具有特殊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物质存在形式,与自然界处于对立统一的关系中。人类社会是一复杂的巨系统,具有复杂的结构和特有的发展规律,但其发展依然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自然历史过程 。 学习本章要求掌握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人与社会的统一;社会历史过程的主、客体及其关系;社会的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 【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一、社会与自然 (一)、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类人猿在自然界长期进化的过程中奠定了向人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基础。劳动在从猿到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第一,劳动创造了人的手。“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它还是劳动的产物”。 第二,劳动创造了人脑、语言和意识。“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猿脑就逐渐地过渡人脑”,人类意识也随之产生。 第三,劳动形成了人类的社会关系。人类就具有了根本区别于动物的社会本质。 (二)、社会与自然的对立统一 人类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认识到,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才能使人类社会与自然得以协调、持续地发展。 相对于人类社会而言的自然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它包括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社会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第一、自然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空间。 自然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生活资料和资源。 第二、自然环境不能决定人类社会的性质、具体发展进程和道路。 第三、自然进化与人类社会进步的协调统一。 (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是指人类社会的物质方面和物质生活过程,它包括人类社会既存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前提,如自然环境和人口因素,更重要的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是指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精神方面和精神过程,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第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任何一种历史观都无法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 第二、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社会历史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解决其他问题的基本路线和方向。 第三、这个问题是人类社会实践的根本问题。 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首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和内容,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产生相应的社会意识。 B.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其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具有自身变化发展的特殊规律。但这种独立性只是相对的。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B.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变化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E.社会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5、历史唯心主义长期存在的根源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历史唯心主义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有其深刻的根源。 第一,社会根源。 第二,阶级根源。 第三,认识论根源。 二、人类社会的本质 (一)、人与社会的统一 “现实中的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 现实的人是具体的、历史的、社会的人。 人与社会的统一在于: 人的形成与社会的产生的一致性。 人的实践活动与社会变化发展的一致性。 社会的本质与人的本质的一致性。 社会的解放与个人的解放的一致性。 (二)、社会历史过程的主客体 1、历史过程的主体(历史主体)是认识和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的发动者和承担者。 2、历史过程的客体(历史客体)是那些进入历史主体的活动领域、成为历史主体对象性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物。 3、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的辩证关系: 第一.历史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一方面,历史主体能动的作用于客体,创造出新客体;另一方面,历史客体自身固有的本质和规律制约着主体及其活动。 第二.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