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市森林食品物流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伊春市森林食品物流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摘 要] 伴随着伊春市全面停伐,森林食品产业成为了伊春市林区经济新的增长点,但与之配套的物流系统却发展缓慢。目前,伊春市缺乏现代的物流配送中心,无法提供增值业务,森林食品运输方式为单一的公路运输,产品流通模式落后。伊春市森林食品物流还存在物流环节多,时效性差,企业技术水平低,设施落后,产销通道不畅,管理不到位,人才缺乏等问题。伊春市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快构建森林食品第三方物流,合理整合流通环节,提高物流设备专业化,并通过形成契约化关系,明晰权责。
[关键词] 伊春市;森林食品;物流现状;存在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 F252.1 [文献标识码] B
伴随着伊春市全面停伐,森林食品产业成为了伊春市重要的接续产业,是林区经济新的增长点。伊春市本着“绿色、低碳、循环”的原则积极打造“红蓝黑黄+林药+林畜”六条森林食品全产业链,即以红松子为主的坚果产业、以蓝莓为主的小浆果产业、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以寒地黑土生产的非转基因大豆为原料的豆制品加工产业、以道地药材种植为主的北药产业。林畜――就是以“伊春森林猪,全程可追溯”为代表的生态畜牧业。同时,伊春市同步推进“七带一谷”(绿色水稻、蓝莓、食用菌、药材、花卉、坚果林、特色养殖七个产业带及汇源绿色产业谷)建设来有效地保障六条全产业链的原材料供应。与伊春市森林食品迅勐发展的态势相比,伊春市森林食品物流则制约着其发展。
一、伊春市森林食品物流现状分析
(一)伊春市森林食品物流需求现状
《2013年伊春市年鉴》数据显示,2012年森林食品产业实现增加值348849万元。《2014年伊春市年鉴》数据显示,2013年森林食品产业实现增值424447万元,同比增长9.8%。《2015年伊春市年鉴》数据显示,全市规模以上森林食品加工企业45户,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1家,市级龙头企业22家。开发出10大系列,36余种产品。2014年森林食品产业实现增值42.9亿元。比上年增长1.5%。通过数据不难看出,森林食品产业已经成为伊春市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森林食品物流需求非常大。
(二)伊春交通网络现状
铁路方面,伊春市现有三条铁路,总里程为493公里;水运方面,伊春市仅有中俄界江黑龙江从事水运,有嘉荫国家级口岸一个及内河渡口7个。航空方面,伊春市民用机场――林都机场一座,旺季起降班次四至五班,淡季尽起降两班飞机,森林防火起降小型机场一座位于伊春区西郊。公路方面,截止2014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3087公里(不含森工林企路),其中高速公路两条171.9公里即鹤哈高速(G111)伊春至绥化段150.2公里,前嫩公路伊春段21.7公里。六条省道,共154.2公里。2013年全年公路货运周转量60.3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9%,载货汽车12306量,增长4.5%。2014年公路货运周转量18.5亿吨公里,比上年下降19.9%,载货汽车14065辆,增长12.5%。由以上数据看出伊春市森林食品物流的主要运输方式采用的是公路运输方式,相对比较单一。
(三)伊春市物流企业数量现状
伊春市物流行业最早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主要以交通运输行业为主,物流企业的代表形式就是配货站,主要业务就是货物运输,即在伊春装车带走某些产品,外地带回某些产品的单一物流活动,配货站的主要工作是为在货主和车主之间起到沟通作用。目前伊春市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相关物流企业就超过了1600家。其中以提供物流信息服务为主的企业60余家,各类公路运输、仓储企业上千家,其主要从事的都是单一的物流活动如仓储、运输等,未能形成现代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
(四)伊春市森林食品流通模式现状
目前,伊春市森林食品流通模式多以生产者直销型即森林食品生产者在零售市场、网络平台通过直接上门购买出售给森林食品消费者。森林食品批发市场销售即森林食品产地中间商收购生产者手中产品通过产地中间商到销售地中间商再到消费者模式。森林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销售,即产地加工企业收购生产者手中产品进行加工后到销售地中间商再或直接到消费者模式等,如图。
伊春市森林食品主要流通模式图
现有流通模式实际上是“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市场+销地零售商”模式,相对来说过于传统、比较落后。
(五)伊春市森林食品物流主体功能现状
从物流主体看,森林食品生产者、产地批发商、加工企业、流通企业、销地中间商都属于供应链各个环节中的自营物流主体。同时,伊春物流市场上一些专门从事运输、储存、装卸搬运的个人和组织,这些都属于流通过程中的第三方物流主体。其特征表现为物流主体规模相对较小、专业化程度较低、设备落后,伊春市范围内无一家大型的智能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