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枢神经
1.2检查方法 CT检查采用PhilipsBriliance CT 16层螺旋CT机,扫描参数为:
层厚5 mm,9mm重建,120kV,120mAs;MR检查采用Philips Achieva1.5T磁共振扫描仪,用头
正 交 线 圈 , 检 查 序 列 包
括:T1WI(TR540ms,TE17ms),T2WI(TR3018,TE80ms),FLAIR(TR11000/2800ms,TE140ms),
DWI采用EPI(双b值,b=1000s/mm2,b=0s/mm2),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成像,层厚
6mm,间隔1mm,FOV25cm×25cm,矩阵256×155。
2 结果
2.1 煤气中毒性脑病 该例患者为一工厂工人,在洗澡时晕倒,家属送到医院时表
现为昏迷,入院时接受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次日患者清醒后接受MR检查,表现为豆状核、
双侧尾状核头部斑片异常信号,呈长T1长T2信号影,于FLAIR序列呈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
(DWI)呈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图(ADC)呈等高信号。
2.2 有机溶剂中毒性脑病 本组6名患者均为鞋材厂工人,工作时间1—2年,有
间接或直接工业用胶水接触史,其中5例患者来院就诊前几个月开始出现经常性头晕,精神
不佳,CT检查3例患者于基底节区见斑片较低密度影,边界欠清晰,范围较局限,2例患者
CT表现可疑阳性,MR检查相应部位出现斑片异常信号,呈长T1、长T2信号,DWI呈较高信
号,ADC 图呈等略高信号。另外1例女性患者就诊前一周出现间断头痛、无诱因突发恶心、
呕吐,因谵妄及头痛加重就诊。接受CT和MR检查。CT表现为大脑白质密度广泛减低,皮层
下白质亦可见受累,灰质未见受累,磁共振检查见两侧大脑半球白质区广泛信号异常,呈长
T1、长T2信号,FLAIR、DWI序列呈高信号,ADC 图呈较低信号。结合患者病史及既往健康
情况,该组6名患者考虑为工厂有毒物质长期接触引起的中毒性脑病。
3 讨论
中毒性脑病主要是脑白质受累,表现为大脑半球白质弥漫性对称性肿胀,水肿可为血管
源性水肿,也可为细胞毒性水肿,本组病人有均为有毒物质接触所致的脑病;可引起部分神经
核团及灰质的改变,主要累及齿状核,病变对称性分布,无占位效应。CT表现对于轻症患者可
以为阴性,而磁共振对于有脑损伤的患者均可以显示,于DWI呈高信号改变。
对于有明确毒物接触史的患者,出现临床症状,中毒性脑病的诊断可以明确,但影像学
检查可以准确判断脑实质受累的程度、病变的范围、有无并发症等。由以上病例所述,对轻
症中毒性脑病CT检查经常表现为阴性,易漏诊,影响临床治疗。而MRI检查能够提供更多的
诊断信息。CT只能显示病变较明显的病例。与常规MRI相比,DWI能够更敏感地反映白质病
变,提高病变检出率。本组病例中脑白质病变在常规T1WI、T2WI无明显改变时,DWI即出现
明显高信号。因此磁共振DWI序列在诊断中毒性脑病的有重要意义。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江苏 王骏等)
全军医学影像中心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科
南京大学附属金陵医院 王骏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 刘小艳
摘要:当今的磁共振检查已从过去单一的观测生理、病理条件下的生物体解剖结构以及
形态学上的变化,发展到研究生物体功能与活动机制,并进入到分子影像与功能磁共振成像
(functional magnetic resconance imaging,fMRI),而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技术
(diffusion-weighedimaging,DWI)就是这其中之一,主要用于脑梗塞的早期诊断。本文就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鉴别急性和非急性脑梗塞的病理生理基础、DWI检查的时间
价值进行阐述,认为应用DWI 区分急性和非急性脑梗塞对临床治疗该疾病有着积极的意义,
200
中枢神经
临床医师可以根据脑梗塞的不同时期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回避不安全的治疗,避免不
必要的具有风险性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