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1届高考研讨会发稿2011届高考研讨会发言稿.doc

发布:2017-01-02约3.29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1届高考研讨会发言稿 清水六中高三数学备课组 2010、8、28、 回顾10年高考 构思11届复习 2011年高考备考工作已进入正轨,如何提高复习效率,是每位老师十分关心的问题。每年高考数学试题都立求“稳中求新、新中推巧”。这是高校选拔人才的需要,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无论题目怎么变,都不会超出高考《考纲》要求掌握的范围,因此复习过程中必须依纲扣本。细研近五年高考试题特点,把握试卷结构、难度、在次基础上对今年高三第一轮复习工作做以下建议,仅供大家参考,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10年高考试卷分析|; (一)、总体评价 今年我省高考数学理科试题按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规定,贯彻立足现行数学教材,重视数学基础,突出考查数学核心能力的精神,保持了稳定的格局。结构稳定,覆盖面较广,既能突出高中数学主于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又注重了通性、通法德考查。10年试题与2008、2009年试题相比,思维量与计算量都有所增大,有较强大的灵活性,无偏、怪题,难、中、易比例合理,有较高的性度和区分度,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更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学的改革。 (二)试卷结构 1、以整体看,结构是由易到难,整体梯度较大,与2008、2009在题型,题量及分值分布上仍保持不变,各题型比例符合《考试大纲》规定,题型配置合理。 2、从内容看,中学、数学三大板块所占分值比例合理,分别是|;代数占96分,解析几何占27分,立体几何占27分,(2008年分别为91分、32分、27分)2009年为96分、27分、27分、代数部分所占比例为64%、几何部分为36%、第Ⅰ卷难度为0.56(2008年为0.66、2009年为0.72)第Ⅱ卷难度为0.34(2008年为0.38、2009年为0.38)整卷总体难度略大于2008、2009年。 3.从文理差异上看,选择题差异4道,姊妹题2道,填空题姊妹题2道,解答题差异题2道,姊妹题1道。总体上看,文理差异较去年减小,多题型中的差异题对于降低文科试卷所起的作用不是非常明显,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文理试题难度较去年有一定的接近。 (三)试题分析: 选择题和填空题更加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基本都是常规题,没有偏、难、怪的试题。 试题在全面考察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了主干内容(函数、不等式、导数、数列、概率、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的考查,例如:对函数、不等式和导数的考查有第(2)、(5)、(7)、(10)、(13)、(17)、(22)题;对数列的考查有第(4)、第(18)题;对立何,平面向量的考查有:第(3)、(8)、(12)、(15)、(21)题;对立体几何的考查有:第((9)、(11)、(16)、(19)题;对概率、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的考查有:第6)、(14)(20)题。 试题进一步淡化特殊技巧,立足基本思想,突出考查通性通法,同时在知识的应用上又有一定的灵活性与综合性,较好的体现了以知识为载体,以方法为依托,以能力为目的的命题导向。 重运算能力与理性思维的考查,突出“能力立意”的思想 高考题的指导思想已从知识立意转到能力立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今年高考题一如既往的注重考查这些数学核心能力,从而检测考生的理性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如第(6)、(11)、(12)、(16)(18)、(22)题。 渗透新课程思想,为课改作铺垫 今年数学试题在稳定的基础上,理科试题有一定的难度。很多题目都似曾相识,但做起来又不是特别的容易,要用研究探索的方式来回答问题,如第(9)、(11)、(12)、(17)(20)、(22)题,谁都能拿来做,但是,做得好做得不好差别很大,需要考生深层次的思考,需要育一种解法的探究。这样就给大家一个信号:平时就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可以说试题向新课标的方向拉动了一下,为课改做了一些尝试性的探索;虽然动作不是很大,但已经看得出来2010年和以前有所不同。 (四)考生答卷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点掌握不牢固 (2)基本运算不过关 (3)对题意不能正确理解造成失误 (4)语言表达欠规范,得分点表述不清 (5)理性思维不深刻,分析转化的能力弱 二、对今后教学与复习的建议及策略 (一)指导思想 认真小学《教学大纲》及考试说明。结合考点,紧扣教材;教学中加强双基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应用;让学生在解题、演练、感悟数学思维方法,培养思维品质,提升解题能力,确保一轮复习顺利进行。 (二)复习要求 1.第一轮复习目标 第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对高中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复习,通过抓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解题方法的教学,给学生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