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注意朱滢实验心理学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结果发现:在(b)类刺激卡中搜索Q要显著地快于在(a)卡中搜索0。 解释:Treisman认为,在(b)卡中搜索Q,只需判断画面中有无一竖线,就可作出反应,不必考虑竖线在哪个位置或与哪个圆相交。这种搜索属前注意加工的快速过程,是以平行方式实现的。然而,在(a)卡中搜索0,则需要对画面上的每个项目依次扫描,以判断哪个圆不与竖线相交,需要将注意依次集中于有关的位置。这种搜索属集中注意阶段的慢速加工,是以系列方式实现的。 前注意阶段的加工原则是表征“特征有”,而不表征“特征无”。 Treisman的错觉性结合实验 错觉性结合是指在不注意的条件下,向被试呈现的不同客体的特征发生彼此交换的现象。如呈现的是绿字母T和红字母S,而被试却报告为绿S和红T。 6 T S N 2 绿色 粉红 蓝 实验结果说明,在不注意条件下会导致特征的错觉性结合。由于错觉性结合的前提是觉察特征,因此,还说明,前注意加工阶段可对单个特征进行独立编码,特征是处于自由漂移状态。 四、注意的促进和抑制及正负启动实验 (一)启动实验方法 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是指先前的加工活动对随后的加工活动所起的促进作用。 相对于起抑制作用而言,起促进作用的启动效应被称为正启动效应(positive priming effect) 而起抑制作用的启动效应则成为负启动效应(negative priming effect)或抑制性启动效应(inhibitory priming effect) 启动显示: A B 探测显示: A D 正启动 B D 负启动 C D 控制条件 注: 红色字母为目标 白色字母为分心物 一般而言,启动实验是由启动显示和探测显示组成,启动显示在先,探测显示在后。每种显示都包含目标和分心物。 实验中,要求被试只对显示中的目标反应,而不理会分心物。 若启动显示中的目标和探测显示中的目标相同,称为目标重复启动,它往往会产生正启动效应。亦即被试对T1的反应时间比控制条件下短。 在Meyer在词汇判断实验中,向被试呈现一串字母,要求被试判断字母串是否是英语单词。字母串是成对的呈现的。被试对一个字母串反应后,立即呈现第二个字母串。 有语义联系的如“nurse----docter”,也有无语义联系的如“bread----docter”。结果发现,在“医生——护士”这一字母串判定“医生”是单词的反应时间要比在“面包——医生”这一字母串中判断“医生”为单位的反应时间更短。 研究者使用扩散激活理论来做解释。 在启动显示中目标被激活,那么在重复启动中,该目标的反应阈限已经降低,所以反应时缩短了;而在有联系的词之间,一词被激活,这种激活使与之相联系的词也从静止向激活方向变化,从而降低了激活的反应阈限,因而反应时缩短。这种现象称为“扩散激活”。 跨感觉道的启动实验 在实验中,以视觉呈现汉字为启动显示,以双耳同时分听不同汉字为探测显示。 在双耳同时听到的汉字中,其中有一个汉字与视觉呈现的汉字有关系,同义字、反义字和同类字,另一个汉字与视觉呈现的汉字无关,要求被试报告出双耳所听到的汉字。 视觉呈现: “钟” “男” 双耳分听:左耳 “表” “女” 右耳 “树” “毛” 实验结果: 被试报告出的字与视觉启动字有关的占68.5%(其中同义字占67.8%,反义字占71.1%,同类字占67.8%) (二)负启动效应的实验研究 负启动效应最早是在Stroop色词研究中提出的。但是负启动作为分心物抑制的研究方法是由Tipper的研究而开始的。 Tippper等人指出,涉及注意选择性机制主要有两种理论观点: (1)选择的主要作用是使专注信息得到进一步的加工(即目标激活)。这种观点还认为,被忽略的信息可能很快地衰退。 (2)选择具有双重机制,即专注信息的进一步加工和被忽略信息的积极抑制相结合(即目标激活和分心物抑制)。 负启动效应的方法学思想 如果在专注刺激的选择期间,一个被忽略信息的内部表征是与抑制相联系的,那么对要求相同内部表征的一个随后的刺激加工就会像先前被忽略的信息一样被削弱。 具体方法:当启动显示中作为不理会的分心物,其内部表征与抑制相联系,而在随后的探测显示中此分心物作为目标时,被试对此目标的反应时比在控制条件下的要延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