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在辅导员与学生谈心活动中应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心理咨询在辅导员与学生谈心活动中应用
摘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与学生谈心是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种德育工作方法。辅导员应持有心理咨询的态度,充分做好谈心准备;适当应用心理咨询技术,引导学生完成自我成长;做好谈心记录,取得有效反馈。
关键词:心理咨询;辅导员;学生;谈心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与学生谈心仍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总是希望能够通过谈心,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达到影响、教育学生的目的。对于活跃在学生工作第一线,最直接最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辅导员,与学生谈心,更是在工作中必须练就的一项基本功。谈心是一种双向交流的活动,学生的心理与个性特征是复杂的,若辅导员与学生谈心时,适当应用心理咨询的态度和策略,可大大提高谈心的实效。
一、做好谈心前的准备工作
辅导员与学生谈心是有目的的思维沟通活动,要实现谈心的目的,提高谈心的效率,事先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
1. 复习谈心对象的资料档案
心理咨询师通过搜集来访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进行咨询工作的基本依据。同样,辅导员在与学生开展谈心活动之前需将学生的基本资料进行复习,例如该生的籍贯、生日、现家庭所在地、家庭成员、父母工作单位、特长、理想,以及入学后参加过的社团活动、学习成绩、奖励或者处分。回忆学生的在校表现、是否发生过重大事件、性格特征、人际关系等。
当我们尽可能多的掌握学生的资料和了解学生时,在谈心过程中才能更好的深入学生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设身处地的理解学生。而当学生看到辅导员老师不加思索的说出自己的在校表现、取得的成绩,甚至生日或者曾经的理想时,会感到自己被尊重、被关注、被接纳,从而感到愉快、满足。就愿意与辅导员老师进行更深入的自我表达,促进谈心的发展。
2. 营造一个良好的谈心环境
谈心场址应配合谈心时间来选择,一般选在安静的,无人打扰的,没有第三者存在的教室、辅导员办公室,或者学生宿舍都可。这些场所可提供一定的设施。也是学生熟悉的地方。可以减少学生对环境的陌生感和压抑感。我们可以让学生面向门口,与自己成90度角坐下,这样的位置让学生有安全感,既可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迫感,也能使我们容易观察到学生的整体状态。
二、对待学生要把握原则,控制分寸
在心理咨询中规定的各种限制,是保证咨询成功必要的条件。辅导员与学生谈心时若能适当把握一些心理咨询的原则,关系到谈心能否顺利开展,也决定谈心的成功与效果。
1. 承诺保密,保护学生的隐私和安全
保密原则是心理咨询最重要的原则。由于谈心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且又涉及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个人秘密或者家庭隐私,有些是他们不愿意让其他人知道的。学生选择了面对这一特定的人来讲述这一特定的故事,辅导员就该向学生作出保密的承诺,以真诚的态度打消学生的顾虑。这样,学生才敢敞开心扉,放心讲、安心讲、大胆讲,毫无保留的向我们倾诉,谈心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但是,保密原则也不是绝对的。当发现学生有明显自杀意图或者对他人有人身攻击时,辅导员应及时与值得信赖的有关人士商量,避免造成危害的实现。这需要我们智慧判断的能力。
2. 以朋友的身份,教师的立场对待学生
咨询师与来访者的沟通必须限制在工作范围内,感情必须严加控制,这是心理咨询的感情限制原则。辅导员与学生谈心时,常常受到学生平日在校表现的影响,从而容易犯下给学生“贴标签”的错误。也会受到师生个人关系的影响,而不能正视学生的现状,失去客观公正地判断事物的能力。要做到客观、公正、信任学生,既能给予学生朋友的温暖,又负起教师的责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来者不拒。只要是学生,无论他何时、何地、何因提出的谈心要求,我们都要想办法尽快满足;
(2)完整接受。我们在迎接学生的优点时也要承纳他的缺点,完整的接受他的人生;
(3)不做凡事袒护小鸡的母鸡。对于学生可以宽容,但对于错误绝不姑息;
(4)即便是好意,也不能随意答应学生的邀请、随便接受学生的礼物、轻易和学生建立师生情谊以外的个人感情。
三、协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剖析和自我变革,让学生成为谈心的主角
罗杰斯的“来访者中心”理论指出,心理咨询过程主要关心的是来访者直接的经验世界。其焦点当然是来访者内心的组合体。辅导员与学生谈心,不是随便的谈话、漫无目的的聊天,而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协助他们自我认识、自我剖析和自我变革的过程。
1. 让学生有更多发言的机会,达到自我认识
辅导员是学生最亲密的老师,与辅导员老师谈心也成了学生宣泄的一种途径。这时,辅导员善于听要比说更重要,也只有诚恳地全神贯注地去听,学生才有兴趣讲述自己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