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基本参数.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PAGE - 11 - -
监护仪参数基本介绍
基本参数
心电 ECG
呼吸 RESP
无创血压 NIBP
血氧饱和度 SpO2
脉搏 Pulse
体温 TEMP
特殊参数
有创血压 IBP
心输出量 CO
呼气末二氧化碳 EtCO2
醉气体 AG
心电(ECG)监测
1.心电图的来源
人体存在着生物电,许多器官或组织的活动的活动会产生生物电,它的异常会导致器官或组织功能的障碍。因此,监测生物电活动的变化,对于诊治各种疾病有重要的意义。如:心电图,脑电图,胃电图,肌电图等。
什么是心电图?在心动周期中,心脏每次机械收缩之前,必先产生电激动,电流传布 全身,各处产生不同的电位。因电流强度与方向不断变动,身体各电位也不断变动,通过 心电图机把这种变动的电位连续描记成的曲线,就是心电图。
心脏传导途径:
窦房结 →房室结→ 房???束→左、右束支→ 浦肯野氏纤维
→引起的心脏除极化→心室收缩、泵血
各波的生理意义:
P波: 反映左右心房电激动电位和时间变化的过程。
时间﹤ 0.11秒,
振幅﹤0.25mv
P-R间期:反映心房除极到心室除极的时间间隔,
正常为0.12-0.20秒
QRS波形:反映心室除极的全过程,
正常为0.06-0.10
ST段: 正常下偏﹤0.05,
上偏﹤0.1
T波: 为心室复极波
Q-T间期:是心室开始除极到复极
全部完成所需的时间
心电导联的概念:
为了记录心电,将探测电极安置于体表相隔一定距离的两点,此两点即构成一个导联,两点
的连线代表连轴,具有方向性。
常用导联的种类:
标准肢体导联(双极导联):反应两个肢体间的电压差,无探查电极和无关电极之分。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在标准肢体导联的基础上,使肢体导出的电压增加半倍。 分为avR、avL、avF
代表右上肢、左上肢、左下肢
胸导联:把探查电极放置在胸前的一定部位,这就是单极胸导联。分为:V1、V2、V3、V4、V5、
心电导联的电极(3导联) 可显示的导联:I、II、III
心电导联的电极(5导联) 可显示的导联:I、II、III、avR 、avL 、avF 、V
标准12导联(10个电极)的连接 可显示的导联:I、II、III、avR 、avL 、avF 、 V1、V2、V3、V4、V5、V6 适用机型:PM-9000Express
胸前电极:(一次性盘状电极片) 具有以下特点:
心电信号的信噪大,肌电干扰小
对病人四肢活动无影响
使用氯化银电极,极化电位稳定,心电图基线稳定,交流电干扰较小
电极留置时间较长,一次使用可达24小时
心电监测目的:
1 心律监测(心律失常分析):心跳的节律,即每次心跳的间隔周期是否相等。心律失常的概念:是心跳规律和频率的异常,此时心房心室正常激活和传导发生障碍。
2 心率监测: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引起心率增快的原因:
缺氧、发热、血压早期下降,失血、疼痛 、
药物、异位节律
※引起心率减慢的原因:
极度缺氧、心肌缺血、心脏抑制药物中毒,
危重情况、室颤、停搏、传导阻滞、高钾血症
ST段分析:主要用于诊断心机缺血、心肌梗塞,
ST段抬高常见于如下
斜坡型抬高:
超急性期心肌梗塞
变异型心绞痛
凹面型向上抬:
急性心包炎
少数超急性心肌梗塞
弓背型抬高:
心肌梗塞急性期
变异性心绞痛
ST段压低常见于:
生理性ST段下降: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病理性ST段下降: 心内膜下心肌梗塞继发
ST段改变:心肌肥大 室性早搏 洋地黄中毒
心率和脉率的关系: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脉率:每分钟心脏有效搏动产生脉搏的次数
正常情况下两者一样在心律紊乱的情况下(如房颤)脉率(有效搏动)﹤心率
心率正常值:成 人:60-100次/分 小 儿:100-120次/分 1岁以下:110-130次/分
新生儿: 120-140次/分
影响心电信号的因素:
外科电设备干扰:电刀、电凝器、吸引器
对干扰波形没有进行过滤
没有外接地线
心电电极片没有安置好
使用过期的或重复使用一次性电极片
安置电极片部位皮肤未清洁或毛发、 皮屑导致电极接触不良。若干扰频繁,应仔细检查:
外界空间电磁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