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过渡金属自支撑催化剂的构建及电解水性能研究.pdf

发布:2025-04-04约36.92万字共10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过渡金属自支撑催化剂的构建及电解水性能研究

研究生:高铭成指导教师:杨秀林专业:化学

研究方向: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年级:2021级

摘要

随着科技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能源供应与生态环境质量的需求日趋

增加,而能源供应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不仅来源有限,且燃烧后

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人们急切需要开发新能源存储和转换技术,实现能源的高

效清洁利用。自然界具有丰富的水资源,经电化学水分解技术可产生无污染、能量

密度高的清洁能源。电化学水分解技术分为阴极析氢反应(HER)和阳极析氧反应

(OER)。目前,诸如铂碳(Pt/C)、二氧化钌(RuO2)等贵金属催化剂在这些电化

学反应中表现出了优异的催化性能,但高成本、稀缺性和稳定性不足极大地限制了

它们的广泛应用。此外,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受到反应动力学迟缓和复杂多电子反应

途径的严重阻碍。迄今为止,人们致力于寻找可替代的非贵金属基电催化剂。遗憾

的是,大部分非贵金属基电催化剂导电性差、界面电阻大,且有效活性位点数量有

限,催化活性及稳定性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因此,设计高效、耐用的非贵金属基电

催化剂迫在眉睫。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以廉价且地壳含量丰富的过渡金属材料为研究对象,以三

维自支撑材料为基底,采用杂原子掺杂、构建异质结构等方式合成了一系列过渡金

属基电催化剂,并研究了其在HER,OER以及全水分解(OWS)中的应用。具体研

究结果如下:

1.N-CoVO@NF催化剂:采用简单、可控的浸渍和气相氮化法,构建了一种

328

由泡沫镍基底负载的N掺杂CoVO纳米片状电催化剂。通过对N-CoVO@NF的

328328

微观形貌、结构、元素组成和表面元素价态等进行分析,揭示了其活性增强的原因。

研究结果显示,Co-N和V-N双重活性位点的存在产生了优异的协同作用,可有效加

快电子的传输速率;纳米片结构赋予材料较大的比表面积,使催化剂暴露出更多的

活性位点,更好地促进电解质与催化剂内外的离子交换以及气体逸散,提高材料的

–2

反应动力学。得益于其结构优势,N-CoVO@NF在10mAcm的电流密度下,其

328

HER和OER的过电位分别为63和256mV,且具有200和300小时的良好稳定性。

与此同时,应用于全水分解电解槽时,N-CoVO@NF(+/–)两电极系统在500–1500

328

–2–2

mAcm的高电流密度下,具有更优的电池电压,并且可以在100mAcm的高电流

条件下持续工作60小时,具有良好的工业发展前景。

2.FeN/FeVO@NF催化剂:通过溶剂热、气相氮化法得到异质界面结构

424

FeN/FeVO@NF复合材料。通过对FeN/FeVO@NF的形貌、结构和组成进行分

424424

析,探索其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气相氮化法形成的异质界面结

构诱导了Fe与V物种产生电荷相互作用;自支撑异质结构的建立有利于HO的吸附

2

和物质的传输,同时提供更强的毛细管力促进电解质流通和气体逸散,增强活性位

点与反应物的接触。基于以上特征,在电催化OER过程中,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