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讲解.doc

发布:2017-01-22约7.35千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任务与规范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一、设计任务书 见附件1,要求把该附件复印一张,装订进说明书中,放在目录之后! 二、上交材料 1、零件-毛坏合图1张 2、设计某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制定其机械加工工艺路线过程卡片1套 3、指定工序的机械加工工序卡片1张 4、指定工序的夹具装配总图1张 5、夹具体零件图1张 6、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7、成绩评定表1张 以上材料按顺序装入统一的资料袋。 三、设计内容 1、对零件图进行工艺分析。 2、对零件进行分析后,初步拟定工艺路线、确定切削余量、绘制零件的毛坯图,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3、进行切削用量、机械加工时间等的计算和查表。 4、填写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5、对指定工序进行机床专用夹具设计,包括设计方案的确定、结构设计、定位误差和夹紧力的计算,绘制夹具装配图、零件图等等。 6、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四、设计步骤 (一)、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 学生得到设计题目之后,应首先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其主要内容包括: 1、零件的作用及零件图上技术要求进行分析。 2、对零件主要加工表面的尺寸、形状及位置精度、表面光洁度及设计基准等进行分析。 3、零件的材质,热处理及工艺性进行分析。 (二)、选择毛坯的制造方式及总余量,画毛坯图 1、毛坯的选择应该以生产批量的大小,非加工表面的技术要求以及零件的复杂程度、技术要求的高低等几方面综合考虑。在通常情况下,应主要以生产类型来决定。正确的选择毛坯制造方式,可以使得整个工艺过程经济合理。 查手册或访问数据库,确定主要表面的总余量、毛坯的尺寸和公差。如若对查表值或数据库所给数据进行修正,需说明修正的理由。 2、画毛坯图。 在加工余量确定的基础上画毛坯图,要求毛坯轮廓用粗实线条绘制,零件的实体尺寸用双点划线绘出。比例取1:1,同时应在图上表出毛坯的尺寸、公差,技术要求。 (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1、零件表面加工路线选择。 针对主要表面的精度和粗糙度要求,由精到粗地确定各表面的加工方法。可查阅工艺手册中典型表面的典型加工方案和各种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经济加工精度,选择与生产批量相适应的加工方案和加工方法,对其它加工表面也作类似处理。 2、选择定位基准。 根据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并综合考虑零件的特征及加工方法,选择零件表面最终加工所用精基准和中间工序所用的精基准以及最初工序的粗基准。 3、拟定零件加工工艺路线。 根据零件加工顺序安排的一般原则及零件的特征,拟定零件加工工艺路线。在各种工艺资料中介绍的各种典型零件在不同产量下的工艺路线(其中已经包括了工艺顺序、工序集中与分散和加工阶段的划分等内容),以及在生产实习和工厂参观时所了解到的现场工艺方案,皆可供设计时参考。 对热处理工序、中间检验、清洗、终检等辅助工序,以及一些次要工序(或工步)如去毛刺、倒角等,应注意在工艺方案中安排适当的位置,防止遗漏。 4、选择机床及工、夹、量、刃具和辅具。 机床设备的选用应当既要保证加工质量,又要经济合理。床及工艺装备的选择可参阅有关的工艺、机床和刀、夹、量、辅具手册,也可访问数据库。 5、工艺方案和内容的论证。 根据设计零件的不同的特点,可有选择地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工艺论证: (1)对比较复杂的零件,可考虑两个甚至更多的工艺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择优而定,并在说明书中论证其合理性。 (2)当设计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是通过两个甚至更多的工序综合加以保证时,应用工艺尺寸链方法加以分析计算,从而有根据地确定有关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和工序技术要求。 (3)对于影响零件主要技术要求且误差因素较复杂的重要工序,需要分析论证如何保证该工序技术要求,从而明确提出对定位精度、夹具设计精度、工艺调整精度、机床和加工方法精度甚至刀具精度(若有影响)等方面的要求。 (4)其它的在设计中需要应加以论证分析的内容。 6、填写工艺过程卡片。 工艺过程卡片的格式可参考附件2,过程卡片的格式较工厂所用的工艺过程卡片(实际 上各行各业甚至各工厂其卡片格式也不尽相同)有所简化,更适于学习阶段使用。工艺过程卡片在课程设计中只填写本次课程设计所涉及到的内容。 7、机械加工工序设计 对于重要的加工工序,要求进行工序设计,其主要内容包括: (1)划分工步。根据工序内容及加工顺序安排的一般原则,合理划分工步。 (2)确定加工余量。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与工序余量的大小、工序尺寸的标注方法、基准选择、中间工序安排等密切相关,就其性质和特点而言,一般可以归纳为以下两大类: 1)当定位基准(或工序基准)与没汁基准重合时(如单纯孔与外圆表面的加工,单一平面加工等),某表面本身各次加工工序尺寸的计算。对于这类问题,当决定了各工序间余量和序所能达到的加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