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与会议纪要PPT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公 文 写 作函 会议纪要; 函;二、函的特点
1.使用范围的广泛性
无论是党政机关,还是企业、事业单位;无论是相互商洽工作,还是询问和答复问题,或是请求批准,都广泛使用函这个文种。
2.写作的灵活简便性
函的写作方法比较灵活,具体写法相当自由,篇幅都较短小精悍;其制作程序、手续一般也较为简易。可以说,函是公文中最轻型的一个文种。
3.发函简明直白,行文方向多样。
;
三、函的种类
从格式上看:函有两种。
一种是“公函”,从标题、公文编号到落款等,都与其他公文文种相同,或使用信函式特定格式印发;
另一种是“便函”,便函不属于正式公文,不需要完整的公文格式。
; 从行文方向分,分为来函、去函和复函:
来函是指对方机关主动发来的有关商洽工作、询问事项、请求批准等的函;
去(发)函是指本机关主动发出的函;
复函是指答复来函所提出的问题或回复批准事项的函。
; 从内容上分,可分为告知函、催办函、邀请函等等。
从作用上分,可分为商洽函、询问函、答复函、请批函。
;(一)标题
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内容和公文名称组成(完全式、省略式)。如果是复函,在函告事由中还需写明是答复什么问题的复函,如《国务院公厅关于悬挂国徽等问题给湖北省人民政府的复函》。发文字号(渝府函[2008]23号)
在制作函的标题时,可采用:
“关于……的商洽函”
“关于……的答复函”
“关于……的询问函”等制作格式。
;(二)正文
一般由缘由和事项、结语组成。
1.缘由——行函的缘由
是去函,应写明函告缘由;
是复函,则需扼要引述来函,引出函告事项。如:贵校《关于联合办学的商洽函》(渝警院函[2003]25号)收悉。
2.事项——商洽、询问、答复或请求批准的事项。
; 由于发函内容和适用对象千差万别,函告事项各不相同,写作时不尽相同:
请求性函,应详细陈述请求批准事项、理由和依据;
商洽函,应写明商洽的事由和意见,提供对方参考;
询问函,应写明询问事项和疑点,征询对方意见;
答复函,???对对方提出的问题逐一作出答复或说明;
告知函,直接写明告知事项即可。
;3.结语
发函、复函的模式套语结尾:
如果仅是去函告知对方机关的可用“特此函告”;
如果是去函要求对方回复的,可用“请研究函复”、“以上意见,请予函复”、“盼复”、“特此函告,请复”等;
如果是复函,可用“特此函复”等。有时,结语可以省去不写。
去函——“特发函告”、“请研究函复”、“以上意见请予函复”、“盼复”、“特此函告,请复”等等。
复函——“此复”、“即此函复”等。
请批函——“请批准”、“请予审批”等。
批准函——“特此函复”等。
以上用语,都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三)文尾
请批函的“附注”
公文格式规定(本书第二章第三节):公文如有附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应当加括号标注。“请示”应当在此处注明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五、写作函的注意事项:
(一)文种正确
向平行和不相隶属机关行文靖求或回复需要批准的事项,应该使用“函”,而不用“请示”或“批复”。
(二)一事一函
要避免一函中夹杂需要几个部门办理的事情。
(三)内容简洁
要开门见山,简短明快,直陈事项,并要主动把问题症结和自己的处置意见告诉对方,不讲套话、空话,也不要有寒暄用语。;(四)用语得体
函的语言讲究规范、明了。不能用指示、命令式语言,也不用普通信件中的“不胜感激”、“永将图报”、“此致”、“敬礼”一类谦词,但行文语气要注意礼貌和尊重对方。
有些复函对来函持否定意见,应陈明理由,以求得对方理解。
;(五)引文规范
复函中引述来函标题和发文字号的正确方法是先引标题,后注发文字号,发文字号用圆括号括起,如:“你X《关于X X X X X的函》(X X函[2004X]X X号)收悉”。
(六)陈明否定理由
有些复函对来函持否定意见,应陈明理由,以求得对方理解。
; 六、函与相近文种的区别
(一)函与请示的区别
两者虽然都有请求批准的作用,但行文关系不同。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或批准;函是向不相隶属机关请求批准。
(二)函与批复的区别
批复是对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表示准否的,指挥性占主导地位;复函重点在回复,知照性占主导地位。
(三)函与书信的区别
函是处理公务的一种公文;书信是借助文字交流思想感情或互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