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小学六年级语文复习要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4年小学六年级语文复习要点
一、积累·运用35
1.看拼音写汉字5(认真拼读和区分,牢记以下词语的拼音和字形)
挪移、转化、幸而、语重心长、展览、翡翠、风筝、爆竹、蒜瓣、抽屉、粗暴、剥削、拘留、解救、乖巧、围裙、橱窗、饥饿、打搅、顽强、荣誉、头衔、捐赠、玫瑰、晦暗、
沦陷、虐杀、喝住、戛然、矜持、赫然、沐浴、琳琅
2.笔顺(注意字的书写顺序,记住笔画名称)
题型:一个字第几画的笔画名称是什么?如:凹第二画、凸的第五画的笔画名称各是什么?
3.错别字(联系句子,注意辨别区分异体字、先划出错别字,然后在括号里写出正确的字)
题型:找出并改正照片中的错别字。如:小车租任、出售鱼具、不够乘饭、山青水秀、
前方施工请饶行、芝蔴小吃、变民小吃、向东既是市场、鸿运家俱店、严历打击、招工启示
4.标点符号(顿号的使用和省略号的用法)
顿号的使用:
1.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时不用顿号,表示确数时用顿号。
①他离开这里已经有五、六天了。 (×) ②这篇文章有三四个部分意思含混不清。(√)
③文章的三、四部分意思含混不清。(√)④要求在一、二年级时必须选修一门外语。(√) 2.如果并列短语通过成分的前置或后置加以强调,这些并列短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①这次采访,你必须带三样东西:钢笔,录音机,照相机。(√)
②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
3.并列词语中已使用连词“和、或、及、与”等处,不能再用顿号。一般情况下,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使用连词而不用顿号。
我国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4.并列连用的引号、书名号之间一般不用顿号,但当它们之间出现了一个“和”字时前面应用上顿号。
①近期我观看了许多电影,如《英雄》《无间道》《美丽人生》等。(√)
②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 ……(√)
③如《虞美人》、《水调歌头》、《汉宫春》几首,完全是原文如此……(×)
省略号的用法:
①标示引文的省略。例:我们齐声朗读起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②标示列举省略或重复词语的省略。例:对政治敏感,对生活敏感,……是作家必备素质。
④我们班订了《中国少年报》《少年文艺》和《少年科学》等报刊。(×)
③标示语意未尽。例:你这样干,未免太……!
④标示说话断断续续。她磕磕巴巴地说:“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
⑤标示对话中的沉默不语。例:“还没结婚吧?”“……”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
⑥标示成分虚缺。例:只要……就……,一边……一边……等
5.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
比喻: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有相似特点的事物。(一般把形状相似)如:树像伞,云像人。
拟人: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有目的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增强表达效果…)
9、句子类型。(注意概念,抓住句子特点,正确区分句子属于哪一种类型)
陈述句:叙述一个事实,句末标点用句号。要求、请求或命令、劝告、叮嘱、建议带有浓厚感情的句子.常用来表示快乐.惊讶.悲哀.愤怒.恐惧等浓厚的感情…
10.课文中的作品与作者。(牢记以下作家作品)
《匆匆》朱自清、《北京的春节》老舍、《为人民服务》毛泽东、
《卖火柴的小女孩》丹麦作家 安徒生、《凡卡》俄国作家 契诃夫、
《鲁滨孙漂流记》英国作家 笛福、 《汤姆.索亚历险记》美国作家 马克.吐温
11.按原文填空。(牢记10首古诗词,能背能写,不写错别字)
12.乱句排序。(通读明大意,排除法细心找第一句,顺藤摸瓜接下句,通读理解仔细检查)
13.品德与社会知识10分(判断题和选择题)重点:时间、地点、人物等有明确答案的知识。
二、阅读30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恰当的成语。(注意品读和区分意思,找出的成语要和给出意思一致)
2.按提示给文章分段。(联系上下段意思,注意区分自然段的归属,和哪段联系更紧归哪段)
3.从文章中获取信息连线。(从文章中找答案,排除法做)
4.概括归纳要点。(依照对文章的理解,稍微展开联想,联系文章用自己的话提炼归纳)
5.判断有关说法是否正确。(注意句子说法,读懂文章,联系文章相关意思正确判断)
6.选择题。(依照文章意思而选择)考试内容:文章内容的理解、写作方法、知识拓展
7.仿写句子。(从阅读材料中选句子,一定要按要求去做)
如给词语加点,用上加点的词语仿写。1、用上加点词写句子。2、可对原句稍作改动。
8.回答问题。(联系文章,问什么答什么,有几问答几问,最好用文中的话回答,写满格)
三、写作35
1.按要求写话5(读懂要求,问什么答什么,有几问答几问,语言得体,字工整,写满格)
按要求写一句或两句话:…
2.作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