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节 有机磷杀虫剂.ppt

发布:2018-05-08约5.43千字共4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⑴磷酸酯类(RO)2P-O-R:如久效磷、磷胺、敌敌畏 ⑵一硫代磷酸酯(RO)2P-O-R’(硫逐):如对硫磷、甲基对硫磷、 (RO)2P-S-R’(硫赶): 氧化乐果、内吸磷 ⑶二硫代磷酸酯(RO)2P-S-R’:乐果、马拉硫磷、甲拌磷(3911) ⑷膦酸酯类(RO)2P—R’:如敌百虫 ⑸硫代膦酸酯 (RO)2P—R’:苯硫磷 ⑹(硫代)磷酰胺类: 甲胺磷、乙酰甲胺磷 不对称双键的立体异构现象  双键C=C所连接的原子序列:  二个原子序列较大的在同侧:Z型  二个原子序列较大的在异侧:E型  速灭磷(E.为Z的100倍);杀虫畏(Z.98%)  磷胺( Z.70%);久效磷( E.80%) 光学异构   连接在P原子上几个基团互不相同,两者在立体结构上为互成倒(镜)影(如左右手),称手性化合物,如甲胺磷 硫逐硫赶异构现象  如1059 辛硫磷的感光异构体 (一)AChE及其功能、作用机制  Ach是昆虫胆碱能突触的神经递质,在完成信息传递(动作电位)后被AChE分解 CH3COOC2H4N+(CH3)3      CH3COOH+HOC2H4N(CH3)3 反应式:E+AX EAX AE A+E 第一步 可逆反应 形成复合体E·AX Kd = —— 解离常数、亲和力常数; K+1结合速率常数;K-1解离速率常数;Kd愈小, E·AX 愈大(亲合力愈大) 第二步 酶乙酰化反应,放出X(胆碱)取决于K2, K2速率常数( K2 大,易放出X) 第三步 水解反应,脱乙酰化反应,放出乙酸,酶恢复,水解速率常数K3,快,(1/几- 1/100msec)。  阴离子部位  疏水基部位 (结合部位) 电荷转移复合体         吲哚苯基结合部位   酯动部位 (催化部位)—丝氨酸羟基  相邻组氨酸的咪唑基活化丝氨酸-OH诱导反应,整个反应很快,仅2-3msec (二)OP杀虫剂对AChE抑制作用 1. 酶活性的抑制:  E+PX    PX·E     PE   P+E 第一步 形成可逆性复合体( PX·E 存地时间短) 第二步 酶磷酰化反应,P原子(亲电性)与酶丝氨酸-OH反应,亲电性愈强,对酶抑制能力愈强,X基团分离能力愈大。  K2磷酰化反应速率常数 很快 第三步 酶去磷酰化,K3速率常数,几乎不发生 要点:按类别归纳常用品种,包括:通用名及结构式 (通用名、商品名、化学名称) 久效磷(monocrotophos)、 纽瓦克(Nuvacron) 0,0-二-甲基-0-(1-甲基-2-甲胺基甲酰乙烯基)磷酸酯 主要特点: ⑴ 理化性状 蒸气压、稳定性(水、热、pH) ⑵ 毒性 ⑶ 作用特点、残效期 ⑷ 残留、安全(人、畜、环境、敏感作物) ⑸ 防治对象、剂型、使用方法 (二)一硫代磷酸酯(phosphorothionate) 甲基对硫磷 (甲基一六Ο五,parathion-methyl) 杀螟硫磷(杀螟松,fenitrothion)(渗透杀卵、渗透植物) 辛硫磷 (倍青松,phoxim) 丙溴磷 (profenofos)(杀虫、杀螨) 甲基对硫磷 (甲基一六Ο五,parathion-methyl) 高效、广谱;触杀、胃毒,及一定的熏蒸作用;高毒。喷雾。收获作物的最大允许残留量为0.3mg/kg。大田粮食作物,收获前l5d不宜喷药,在果树、高粱等作物上,应在收获前30~45d用药,严禁在蔬菜上使用。 杀螟硫磷(杀螟松,fenitrothion) 广谱;低毒;触杀、胃毒,无内吸,但在植物体上有很好的渗透作用,对某些种类的昆虫卵有一定的渗透杀卵作用。杀螟硫磷对水稻大螟、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有特效,对其他咀嚼式口器害虫和蛀食性害虫均有很好的防效。对十字花科作物及高粱易引起药害。水果、蔬菜等在收获前10一15d应停止使用。 * 第三节 有机磷杀虫剂 发展简况 化学结构类型 特点 作用机制 常用的代表性品种 一、有机磷杀虫剂的发展  OP Organophosphorus insecticide Organophosphate insecticide 1854年 Clermont合成特普TEPP 1938年 Schrader发现TEEP似尼古丁样杀蚜活性 1941年 E.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