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依靠科技进步 建设高产高效矿井.doc

发布:2017-09-02约2.61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依靠科技进步 建设高产高效矿井摘要:文章总结了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四台矿围绕行业级“双高”矿井建设所开展的重点工作,以优化开采设计,提高设备装备水平,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强化现场管理,创新企业形象,优化职工队伍素质等六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为建设高产高效矿井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有效途径。 关键词:集约化生产 科技进步 现场管理 高产高效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建设高产高效矿井是煤矿企业的有效途径。大同煤矿集团四台矿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科学管理,提高设备装备水平和职工技术素质,走集约化生产之路,以一矿一井三面的模式,实现高产高效。 1、矿井概况 大同煤矿集团四台矿位于大同煤田西北部,井田面积64.3平方公里,工业储量57929.65万吨,可采储量34078.2万吨,矿井设计能力500万吨/年,于1991年12月建成投产,主采煤层有11#、12#、14#三层,均为近水平煤层。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立井混合开拓方式,采用一个水平开采所有煤层,通风方式为分区抽出式,瓦斯相对涌出量为12立方米/分,为高瓦斯矿井。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开采,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矿井现有三个生产盘区,一个开拓盘区,主运输为胶带运输机,辅助运输为轨道电力机车和连续牵引车。 2、措施和途径 建设“双高”矿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生产布局、生产组织、生产装备、人员素质和科学管理等很多因素。在生产过程中,依靠科技进步,合理采掘布署,强化现场管理,是建设双高矿井的有效途径。 2.1 优化设计,合理集约化生产布局 (1)合并采区,实现采区集中生产。四台矿原设计为10个生产盘区,10个综采队,年生产能力为500万吨。矿井投产后,矿井地质情况与设计时地质情况出入较大,地质条件异常复杂,断层、冲刷、陷落柱、褶曲遍布各盘区,严重影响正常的采掘部署。 根据四台矿的地质特点,经过几年的布局调整,优化设计,对原有的小盘区进行重新规划,合并了盘区,增大了盘区走向长度,从而减少了盘区煤柱压煤量,延长了盘区服务年限,增大了盘区生产能力。 (2)利用先进技术,探测地质构造,优化工程设计。针对四台矿地质条件复杂,为断层群、冲刷带、陷落柱带多发区,小窑破坏严重,且上覆小窑采空区有大量积水的现状,我矿地质部门与上级115勘探队合作,对井下各盘区进行了三维地震勘探,利用现有的巷道进行电法、磁法、无线电坑透和地质物探等手段,进一步查清地质水文情况,综采队顶水开采、过陷落柱等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3)采用集约化的生产方式。根据各盘区特点,实行了一盘区一面的集约化生产模式,每个盘区安排一个综采队生产,有效地解决了先进设备的效能,为增大矿井和盘区生产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2.2 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设备装备水平 提高设备装备水平,是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重要手段,在“双高”矿井建设中,始终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因此四台矿装备了大功率双高综采设备,装备了适应于极近距离煤层开采的综采面,引进了技术先进的短壁综采设备(电牵引)。 在发展采煤机械化的同时,陆续购进了一批综掘机和掘进装载机械化设备和大功率锚杆钻机,使采掘机械化得到了同步发展。 2.3 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努力提高矿井的科技含量 (1)针对四台矿主采11#煤层顶板为复合顶板的特征,积极推广应用了锚杆锚索联合支护,取得了突出的效果。 (2)做好404盘区11#层极近距离煤层上覆采空区下开采工作。 我矿404盘区10#层与11#层煤为极近距离煤层,层间距0.4-1.0M,10#层已采空。我们通过广泛调研和分析论证,完成了科学合理的盘区设计,制定了顶板管理措施、采空区有害气体防治措施及防灭火措施等。 2.4 强化现场管理,提高环节效益 我矿一直把标准化建设作为矿井发展的根本,把现场管理作为标准化工作的永恒主题。通过强化现场管理,理顺了生产关系,提高了环节效益和职工的工作效率。 2.4.1 采用积极的激励机制,努力提高单产水平 我矿在采掘一线队组推行了年薪制,同时又制定了台阶加价、不保底不封顶的工资分配办法,有效地激励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4.2 加强现场质量标准化管理 (1)各综采工作面实现了三直一平两畅通,细化了工作面端头、超前支护管理和液压支架管理。 (2)掘进工作面严格执行了“七条线”管理制度,即巷道、锚杆、管路、皮带、电缆、风筒、轨道各成一直线,重点还抓了巷道成型、支护质量,并成功地对皮带搭接设备进行了革新。 (3)加大设备检修力度,严格执行“四检制”,大大提高了设备开机率和使用寿命,达到了稳产高产,也节约了材料、配件,提高了经济效益。 (4)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