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与探索:21世纪医学教育改革与医疗卫生人才培养.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反思与探索:21世纪医学教育改革与医疗卫生人才培养
赵永祥 韦波 曹云飞 陈金梅 胡振
﹙广西医科大学,广西 南宁 530021﹚
摘要:本文从医疗卫生资源不均衡与医学教育的责任、医学教育资源投入与医学教育人才培养、全新医疗卫生的挑战与医学教育的准备等三个问题深入反思了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自身的改革及其对我国医疗卫生发展所作的贡献方面存在的不匹配困境,并在反思中寻求出路,以促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培养适应21世纪中国所需的医疗卫生人才,主要策略包括:寻求政策支持,加大对医学教育的经费投入;注重独立建制医学院校的发展;加强医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培养;加强特定专业学科的建设。
关键词:反思 探索 医学教育改革 医疗卫生人才培养
医学教育肩负着培养我国医疗卫生人才的重要使命,如何适应国际医学教育形势适时进行改革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当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基准。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认真借鉴世界医学教育的先进经验,不断改革教育计划,在诸多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带动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然而医学模式转变、国家新医改、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基本医疗覆盖广、疾病谱变化等新形势、新问题的出现,使得医学教育改革也正处于一个关键转折点。为了推动我校的教学改革,结合全球化的背景、医学模式与疾病谱的转变、我国新医改方案及新标准的推动等方面,主要从“反思”和“探索”的视角谈谈医学教育改革与21世纪中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
一、反思: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无法满足医疗卫生发展的需要
医学教育的使命之一就是培养充足的医药卫生人才以服务社会、满足当前及以后的医疗卫生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作为人口大国,我国民众对医疗卫生的需求水平日益提高。然而正因为我国医学教育培养的人才与我国医疗卫生发展不相匹配,导致了“我国医药卫生人才总量仍然不足,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结构和分布尚不合理,政策环境亟待完善,特别是基层卫生人才严重短缺,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城乡和地区差别过度集中在城市,农村、基层能公平、公正地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逐步缩小,保证全体居民尤其是1000亿美元,且在国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且这一数额还不到全球卫生总支出的2%,这对于医学这个劳动密集型、人才驱动的行业而言有些少得可怜。每位毕业生的人均成本医学专业为113000美元,护理专业为46000美元,其中单位成本北美地区最高,中国最低”。[2]成本低意味着培养高质量医疗卫生人才得不到切实的保障,意味着我国医学教育的国际化认可进程将受阻,因此如何提高医学教育资源的投入,缩小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提高我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的质量值得我们思考。
3.全新医疗卫生的挑战与医学教育的准备问题
目前的流行病学形势出现巨大变化,新的传染病、环境风险、行为风险威胁着所有人的健康安全,这使医学教育面临全新的挑战。中国作为后发展的人口大国,形势更为严峻,如何通过医学教育改革以应对全新医疗卫生挑战值得我们思考。医学院校的办学理念、办学能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专业学科结构、培养模式、课程设计、教育方式/方法是否能迎接全新医疗卫生带来的挑战, 我们认为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不负医学教育在接受全新医疗卫生挑战的历史使命。
通过反思,我们认为当前我国的医学教育主要在医学教育改革自身及其对我国医疗卫生发展所作的贡献方面存在不匹配的现象。
二、探索:在反思中寻求出路,促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培养适应21世纪中国所需的医疗卫生人才
目前国际医学教育的改革趋势均围绕医学教育国际化标准开展,基本上脱离不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同样地,中国医学教育要想在不久的认证互通的国际化体制下立足,我们的医学教育更需改革。原因在于:首先,我国人口众多,卫生医疗基础薄弱。作为后发展国家,以现行卫生体制无法很好解决十四亿人群的健康问题,而医学教育的成功应在改革卫生系统方面有所作为;其次,我们的医学教育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落后就是改革的动力。当然,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世界的即是民族的,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们的改革必须结合中国实际,突出中国的医疗卫生需求,走出一条中国的探索之路。
结合上文的反思,结合中国独立建制医学院校的这一特殊性,我们认为改革的重点应落脚在:在教育理念上紧跟国际医学教育改革潮流;在服务理念上必须适应国家医疗卫生人才需求。
1.寻求政策支持,加大对医学教育的经费投入
医学教育专业、实践、成本较高、周期长。目前,我国高医学教育欠发达地区医学教育无论在师资、经费办学水平上都相对落后,因此,国家应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一方面,应重点支持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医学精英教育,特别是倾斜。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