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腹膜恶性间皮瘤读片.pptx

发布:2025-04-05约1.08万字共3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腹膜恶性间皮瘤读片

汇报人:XXX

2025-X-X

目录

1.腹膜恶性间皮瘤概述

2.病理形态学观察

3.鉴别诊断

4.分子病理学

5.临床病理学意义

6.治疗进展

7.预后与随访

01

腹膜恶性间皮瘤概述

病理学特点

细胞异型性

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平均核分裂象可达10个

/10HPF以上。细胞核形态不规则,大小不一,核仁明显,有时可见多

核细胞。

组织结构

肿瘤组织呈浸润性生长,常见实性、管状、乳头状或囊性等多种组织

结构。肿瘤细胞排列紧密,形成实性团块,边缘不清。

免疫组化特点

恶性间皮瘤细胞通常表达CD44、CD117、波形蛋白等间皮来源标志

物,以及p53、Bcl-2等肿瘤相关蛋白。约60%的病例表达间皮素,而

波形蛋白的表达率约为80%。

临床病理联系

临床表现

腹膜恶性间皮瘤患者常表现为持续性腹痛、腹部包块、腹水等症

状,其中腹痛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约见于80%的患者。

病理分期

临床病理分期对治疗决策至关重要。根据Metscher分期系统,

患者可分为I期至IV期,其中IV期患者肿瘤已广泛转移,预后较

差。

肿瘤标志物

间皮素(MES)和癌胚抗原(CEA)等肿瘤标志物在腹膜恶性间

皮瘤患者中可能升高,但缺乏特异性,主要用于辅助诊断和随访

监测。

诊断标准

病理学诊断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腹膜恶性间皮瘤的金标准。肿瘤细胞具有

显著的异型性和核分裂象,通常可见于10个/10HPF以上。

影像学检查

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部位及周围

组织侵犯情况,有助于术前评估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实验室检查

肿瘤标志物如间皮素(MES)和癌胚抗原(CEA)等可能升高,

但缺乏特异性,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

02

病理形态学观察

细胞形态学特征

细胞大小核形态

肿瘤细胞大小不一,大细胞可达20-细胞核形态不规则,核膜厚,核仁明

30微米,小细胞约5-10微米,细胞显,有时可见多个核仁,核分裂象多

核与细胞质比例增大。见,平均核分裂象可达10-20个

/10HPF。

细胞质特征

细胞质丰富,嗜酸性或嗜碱性,细胞

边界不清,细胞排列紊乱,常见细胞

重叠和相互嵌套现象。

组织结构特点

实性生长

肿瘤细胞排列紧密,形成实性团块,边缘不清,常侵犯周围组织,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