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法.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图法》知识 本讲主要内容 图书分类的依据 目前国内图书分类方法纵述 《中图法》沿革及分类体系介绍 《中图法》的标记系统介绍 《中图法》的简表介绍 索书号,著者号,以及图书的排架方式 图书检索的基本知识 关于“伪书”和盗版书的鉴别 为什么要对图书进行分类 图书馆是收藏图书和传播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它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图书馆的藏书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在增加。现在一般的图书馆藏书都在数十万册以上,多则达到几百万,上千万册。如此大量的图书在图书馆的存放就成了值得研究的问题。如果摆放无序,读者就无法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任何一个图书馆对收藏的图书必然要按一定的方法加以组织,使每一本书都有一个明确的排列位置。图书排列方法有多种,如按书名(按汉语拼音顺序或笔画或部首)排列,按主题排列,按学科排列等,每种方法各有利弊,但比较起来,以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来排列图书,即分类排架,效果比较理想。 既然图书按分类排架,那么就需要对每一本馆藏的图书进行学科分类。那么,我们可以给分类下个定义 图书分类就是以图书分类法为工具,根据图书所反映的学科知识内容与其他显著属性特征,分门别类地、系统地组织与揭示图书的一种方法。 图书分类对读者三个方面的作用: 1:能够使藏书体现学科的系统性,使内容相同的书集中在一起,内容相近的书联系在一起。如在书架上,所有会计学的书都集中在一排书架上,所有古典小说也集中在一起。这样排列便于读者浏览某学科的图书收藏情况 2:便于读者找书。读者掌握了图书的学科分类及排架方法后,可以很方便地找到所需图书 3:便于图书馆工作人员统计和了解各类学科图书的借阅情况,了解和分析读者的阅读倾向,为图书采购提供依据 目前国内图书分类方法纵述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人大法》。 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小型法》。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科图法》。 《中图法》沿革及分类体系介绍 1957年,当时的北京图书馆(就是现在的国家图书馆)和文化部、教育部等共同组织各学科专家,编写出第一版的《中图法》。以后共经过四次大的修改。目前的第四版是1999年修改定型的。 《中图法》曾于1985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我们知道国家科技进步奖是国家科技界的最高奖,近几年一等奖一直空缺)。《中图法》还被美国图书馆协会评为世界九大分类法。 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有自己的分类法。美国用的是杜威分类法。不用字母,全部用数字来表示。 基本部类和基本大类 《中图法》为五大部类,二十二个大类,53,811个类目。即所有图书可归为五个部类,它们是: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综合性图书 中图法简表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 哲学、宗教 C 社会科学总论 D 政治、法律 E 军事 F 经济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 语言、文字 I 文学 J 艺术 K 历史、地理 N 自然科学总论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P 天文学、地球科学 Q 生物科学 R 医药、卫生 S 农业科学 T 工业技术 U 交通运输 《中图法》类目组成 《中图法》的类目由类号、类名、类级、注释和参照组成。 举例: 类号――? I209 文学史、文学思想史 ←―― 类名 系统论述中国文学史的著作入此。 ┓ 各体裁文学史入I207有关各类。┣━注释 依中国时代表分。 ┚ 《中图法》的标记系统介绍 《中图法》的标记符号采用英文字母与数字相结合的混合。第一位是英文字母,后面是一串数字。但也有特例,如“T 工业技术”类,由于类目庞大,又增加一位字母: 《中图法》基本上采用的是层累制的编号制度。即,根据类目的不同等级给予相应的不同位数的号码,一级类用一个符号,二级类用二个符号,三级类用三个符号,依此类推。同位类再以所采用符号的顺序相配。 比如: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一级类目 4 教育 -----------二级类目 6 各级教育 ---------二级类目 63 中等教育---------三级类目 633 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四级类目 .3 语文 -----------五级类目 .4 外语 -----------五级类目 . 5 历史、地理 --------五级类目 比如:《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它左边的号码是“.3”,它的完整号码必须先加上上位类“633”,再加上这页第一个类目的字母“G”,成为“G633.3”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