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普通心理学 第二章 注意.ppt

发布:2018-01-17约2.58千字共3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注意的基本特征 注意的指向性 指心理活动从众多的事物中选择出要反映的对象。“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注意的集中性 指心理活动倾注于所选择对象的稳定和深入的程度。“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专心致志” (三)注意与心理过程的关系 二、注意的功能 三、注意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运动:“举目凝视”、 “侧耳 倾听”、“目不转睛” 2、无关运动的停止:一动不动 3、呼吸的变化:“屏息” 4、神态特殊:咬牙、皱眉、握拳等 第二节 注意的种类 根据有无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 1.无意注意:无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 2.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意志努力。 3.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 一、注意的基本规律★ (一)无意注意的规律 1、客观刺激物的特点 强烈的刺激——绝对强度、相对强度 新异的刺激——绝对新异、相对新异 变化的刺激——颜色的、速度的、位置的 对比的刺激——形状、大小、颜色、音调 2.个体的心理状态(主观条件) (1)需要和兴趣 (2)情绪状态 (3)知识经验 (二)有意注意的规律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2、培养间接兴趣 3、合理的组织活动 4、坚强的意志力 (三)有意后注意的规律 1、个体对活动浓厚的兴趣 2、活动的自动化 第三节 注意的特征 二、注意的广度 概念: 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一目十行”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活动的性质 和任务;个体经验和心理状态。 第四节 注意的理论 一、过滤器理论 英国心理学家布鲁德本特受彻里研究的启发,经过大量的实验,于1958年提出了注意的过滤器模型理论。 该模型的研究是由彻里1953年的双耳分听实 验引发的。在一项实验中,彻里给被试的两耳 同时呈现两种材料,让被试大声追随一个耳朵 听到的材料,并检查被试从另一耳所获得的信 息。注意指向的耳朵被称为追随耳,未受注意 的耳朵被称为非追随耳。结果发现,从追随耳 进入的信息由于受到注意,得到了进一步的加 工处理;从非追随耳进入的信息由于没有受到 注意,没有进一步接受加工,被拒绝在信息加 工系统之外。 注意就像一个过滤器,在信息加工过程中 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筛选,受到注意的信息 能通过过滤器,而未受到注意的信息则被排除 在信息加工系统之外。 二、衰减理论 在长期的观察与实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特雷斯曼对注意的过滤器模型进行了修正,提出了衰减器理论。 该理论认为,当外界输入的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被注意或被追随的信息能完全通过,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也能通过,但在强度上出现衰减。该模型指出,不同刺激类型的激活阈限是不同的,对个体有重要意义的信息,例如自己的名字、危险信号等的激活阈限低,容易被激活,从而接受进一步的信息加工 。 三、完全加工理论 对信息的选择是发生在模式识别后, 人们能够不受限制地同时对大量信息进行 分析,而人类信息加工受阻则在于个人不 具备记住这种分析结果的能力。 四、智源限制说与资料限制说 智源限制说把注意看作心理智源,认为对输 入进行操作的智源在数量上是有限的。注意的 有限性不是过滤器作用的结果,而是从事操作 的智源的有限数量所决定的。 资料限制说认为,当执行某项任务时不是受 智源的限制,而是由资料的质量问题所造成的。 ■中小学生注意的发展 1.注意目的性发展的特点 3.注意广度发展的特点 ■中小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1.培养间接兴趣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4.重视集中注意的自我训练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应用 1、新颖的教学内容 2、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富于变化 (1)教师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2)教学语言准确、生动、抑扬顿挫 (3)现代化教学手段 (4)规范化的板书 3、善于组织学生注意,妥善处理偶 发事件 4、安排好教学环境,防止学生分心 ■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 2.对学生学习的要求要严格而适当 3.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 4.组织学生实际操作 5.利用间接兴趣 两种注意交替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就一堂课来说,上课之初,学生的注意还停留在 上一堂课或课间活动的有趣对象上,需要通过对组织 教学来吸引学生对上这堂课的有意注意;接着让学生 对新课题、新内容发生兴趣,产生无意注意;随后, 要根据由近及远、由浅入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