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急救医学小常识.ppt

发布:2017-06-19约7.4千字共8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急救医学小常识 急救医学小常识的主要内容 急性创伤 中暑 烧烫伤 蛇咬伤 常见中毒(煤气酒精药物) 触电 骨质疏松症 急性创伤 创伤急救“六项技术” 通气 止血 包扎 固定 搬运 基础生命支持 一、通气 在伤员呼吸停止时,必须取其仰卧位,并应把伤员放在原离有害气体,通风良好的地方。检查口、鼻、气道有无阻塞,如呕吐物、血块、泥、草、假牙等,松开伤员衣领、内衣、裤带等妨碍胸廓活动的阻力。 二、止血 出血种类: 1、按出血部位分: 内出血:身体深部组织或内脏损伤出血 外出血:体表的伤口出血 2、按损伤血管分: 动脉出血:量大鲜红,呈喷射状、搏动性 静脉出血:暗红色,持续从伤口外溢 毛细血管出血:鲜红的点、片状渗血 止血的常用方法 (1)?局部加压包扎法 (2)指压止血法; 优点:止血迅速、不需要任何工具。 缺点:止血不能持久,多处、多人难以处理。 (3)?绞棒止血法;简单易行。 (4)?止血带止血法; 主要用于肢体严重创伤引起大、中血管的出血。前臂和小腿一般 不适用止血带,因有两根长骨,使血流阻断不全。 注意事项: ⑴ 要结扎在伤口的近心端; ⑵ 不能直接结扎在皮肤上; ⑶ 方法要准确; ⑷ 禁止在上臂中1/3处结扎,以免损伤桡神经;     ⑸ 每扎1小时要松一次,每次松1~2分钟。 (1)局部加压包扎止血: 用敷料或其它洁净的毛巾、手绢、三角巾等覆盖伤口,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目的。 (2)指压止血法头面部的止血 止血带止血法 三、包扎 (1)包扎材料的选择: 常用的有绷带、三角巾、四头带等包扎。 紧急情况下可就地取材,如相对干净的毛巾、衣服、手绢、床单、被单等。 (2)身体各部位的包扎方法及注意事项; (3)内脏膨出的处理原则及方法。 绞棒止血法 头顶帽式包扎 肠膨出的包扎(一) 肠膨出的包扎(二) 异物插入体内 注意:不能立即拔除,以免引起大出血。应将大块敷料支撑异物,然后用绷带固定敷料以控制出血,并避免移动。 手肘包扎 中暑的定义 中暑是人体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出现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的总称,是热平衡机能紊乱而发生的一种急症。 持续高温可致人中暑死亡 中暑的原因 ????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风差,则极易发生中暑; 农业及露天作业时,受阳光直接暴晒,再加上大地受阳光的暴晒,使大气温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脑膜充血,大脑皮层缺血而引起中暑,空气中湿度的增强易诱发中暑; 在公共场所、家中,人群拥挤集中,产热集中,散热困难。再加上人呼吸的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如果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高至0.7%~1%时,使人的嗅觉神经麻痹、呼吸急促、身体抵抗力低下,导致中暑发生。 中暑的临床表现 1、先兆中暑 患者在高温环境工作或生活一定时间后,出现多汗、口渴、乏力、头晕、眼花、耳鸣、头痛、恶心、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 2、轻度中暑 上述症状加重,出现早期循环功能紊乱,包括面色潮红或苍白,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脉搏细弱、血压偏低、心率加快,体温轻度升高。 3、重度中暑: 先兆和轻度中暑症状加重,出现高热、惊厥、痉挛、休克、昏迷的症状。按表现不同可分为三型,也可出现混合型 (1)热痉挛:大量出汗后只饮入大量的水,而未补充食盐,血 钠及氯降低,血钾亦可降低。患者口渴,尿少。肌肉痉挛及疼痛,体温正常。 (2)热衰竭: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病者,在热应激状态下不适应,脱水、电解质紊乱、外周血管扩张,周围循环容量不足而虚脱。可表现为头昏、眩晕、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大汗淋漓、呼吸增快、脉搏细数、心律失常、晕厥、肌痉挛、血压下降甚至休克,但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不明显,可热昏厥。 (3)热射病:又称中暑高热,属于高温综合症,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热应激机制失代偿,使中心体温骤升,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功能障碍。患者除上述症状,出现高热、无汗、神志障碍,体温高达40-42℃或更高。皮肤干燥、灼热、谵妄、昏迷、抽搐、呼吸急促、心动过速、瞳孔缩小、脑膜刺激征等表现,严重者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脑水肿、肺水肿、ARDS、急性肾功能衰竭、DIC、MOF。 中暑紧急处理   1、首先应尽快将病人抬到通风阴凉处躺下休息,解开衣裤。   2、给饮含盐清凉饮料。   3、用冷水擦身,头颈部、腋窝、股沟等处敷冷毛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