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医院感染管理隔离技术PPT.pptx

发布:2018-01-25约4.04千字共6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LOGO 第六章 基层医疗机构隔离预防技术 重庆市医院感染控制中心 王豪 主要内容 1. 概 论 3. 建筑布局与管理要求 4. 隔离预防技术 重点 2. 隔离预防的基本原则 重难点 第一节 概 论 感染 途径 易感 宿主 隔离的定义和目的 隔离是将感染源与易感者之间的传播途径切断 的措施。 感染源 传染源隔离是将传染病患者 安置在指定的地方,暂时 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 切断传播途径 防止传播 保护性隔离是指保护高度易 感人群免受感染。 隔离的定义和目的 标准预防  要求所有的人体体液和分泌物均被视为有血 源性病原体(如HIV, HBV, HCV) 感染的  医务人员在接触病原物质时,应当采取防护 措施,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工具 标准预防的三个含义 • 隔离对象:即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 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 防护: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 护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病人; • 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 沫隔离措施。其重点是手卫生。 标准预防 第二节 隔离预防的基本原则 严格管理感染源 划分并分别安置 根据疾病种类、患者病情、传染病病期分别安置 “四类分开”:传染病患者与普通患者 感染与非感染患者 感染患者与高度易感患者 成人与婴幼儿感染患者 疑是感染患者必须单间隔离 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同住一室 美国隔离病床最新设计理念 • 单人房间 • 玻璃隔墙 • 手卫生设施 • 个人防护 • 电脑记录 • ………… 香港玛嘉烈医院ICU病房 切断医院感染途径 不同种类的病原体感染性不同,传播方式各异, 微生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播,应采取适宜的 或特定的隔离措施。 普适性的原则:标准预防 1 2 3 保护性隔离,必要时预防性免疫 注射 危重患者与感染患者分开安置 必要时根据不同感染患者进行分 组管理 保护易感宿主 第三节 建筑布局与管理要求 医院建筑区域划分 手术室等 感染性疾病科 普通门诊、 普通病房 行政区域、 生活服务区 极高危险区 高等危险区 中等危险区 低危险区域 隔离要求 1、保证洁、污分开,防止人流、物流交叉 2、同一等级分区的可是相对集中,高危区域的 科室宜相对独立,宜与普通病区和生活区分开 3、应按照要求配备合适的手卫生设施 医院建筑布局 建立预检分诊制度 1、建立相应预检分诊制度 2、在门诊入口处设立预检分诊台 3、发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应到专用隔离 诊室或引导至感染疾病科门诊诊治 4、可能污染的区域应及时消毒 隔离管理要求 1、在新建、改建与扩建时,建筑布局应具有隔 离预防的功能,区域划分明确、标示清楚 2、制定隔离预防制度并实施 3、隔离的实施应遵循“标准预防”和“基于疾 病传播途径的预防”的原则 4、加强传染病患者管理 5、采取有效措施,管理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和保护易感人群 6、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 7、严格执行手卫生 8、隔离区域消毒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分诊区 隔离 区 门诊布局图 缓 冲 区 第四节 隔离预防技术 潜在污 染区 传染病患者或疑 似患者诊疗的区 域 病室、 处置室等 污染区 污染物可能存在 的区域 护士站等 清洁区 污染物及患者不 能进入的区域 值班室、配餐室 等 隔离区域的划分 污染区 潜在污染区 清洁区 供应室的布局 隔 划 离 分 区域的划分 个人防护用品 PPE 口罩 隔离衣 防护衣 护目镜 防水围裙 手套 鞋套 防护面罩 帽子 口罩 一般 口罩 外科 口罩 防护 口罩 防止有害粉尘、气溶胶、微生物及灰 尘的伤害 防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传播,在有 创操作过程中佩戴 防止经空气传播的直径小于5μm感染 因子或近距离小于1M的经飞沫传播的 疾病而发生的感染 我们的口罩合格吗? 你会戴口罩吗? 标准的外科口罩分3层 :外层有阻水层,可 防止飞沫进入口罩里 面;中层则有过滤层 ,可阻隔90%的大于 5μm的颗粒;近口鼻 的内层用于吸湿。 口罩的佩戴方法 注意事项 1、口罩潮湿或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 更换 2、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定期更换、清洁及消毒 3、外科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 4、使用N95口罩时需双手捏鼻夹,防止死角漏气 护目镜、防护面罩 应用指征 ①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可能发生病人血液 、体液、分泌物等喷溅;如为呼吸道传染病人进 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应使用全 面型防护面罩,替代护目镜 ②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人 佩戴注意事项:非一次性使用的防护镜或防护面 罩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防护面罩 一次性面罩 眼罩、面罩  护目镜, 安全的玻璃来防护眼睛  面罩需要保护整个面部皮肤 防护眼罩 用了防护面罩是不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