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微生物的代谢及代谢调节.ppt

发布:2017-06-17约2.3万字共13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EMP途径(糖酵解途径、三磷酸己糖途径) 葡萄糖 丙酮酸 有氧:EMP途径与TCA途径连接; 无氧:还原一些代谢产物, (专性厌氧微生物)产能的唯一途径。 产能(底物磷酸化产能: (1) 1,3— P--甘油醛 ? 3 —P --甘油酸 + ATP; (2) PEP ? 丙酮酸 + ATP EMP途径的生理功能: 1、供应ATP和NADH2; 2、连接其他几个重要代谢途径的桥梁; 3、为生物合成提供多种中间代谢物; 4、通过逆向反应可进行多糖合成。 PK途径(磷酸酮解酶途径) a、磷酸戊糖酮解酶途径(肠膜明串珠菌、番茄乳杆菌、甘露醇乳杆菌、短杆乳杆菌 ) G 5-磷酸-木酮糖 G 6-磷酸-果糖 b、细菌型乙醇发酵 (发酵单胞菌和嗜糖假单胞菌) 同型酒精发酵 1 G 2 丙酮酸 代谢速率高,产物转化率高,发酵周期短等。缺点是生长pH较高,较易染杂菌,并且对乙醇的耐受力较酵母菌低. 4)丙酮-丁醇发酵 ——严格厌氧菌进行的 唯一能大规模生产的发酵产品。(丙酮、丁醇、乙醇混合物,其比例3:6:1) ——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 acetobutyricum) 化能无机自养型微生物的发现 第二节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联系 (自学为主) 第三节 微生物独特合成代谢途径举例 2、固氮机制 1)固氮反应的条件 a ATP的供应: 1 mol N2 —? 10 ~ 15 ATP b 还原力[H]及其载体 氢供体:H2、丙酮酸、甲酸、异柠檬酸等。 电子载体:铁氧还蛋白(Fd)或黄素氧 还蛋白(Fld) 。 c 固氮酶 组分 I :真正“固氮酶”,又称钼铁蛋 白(MF)、钼铁氧还蛋白(MoFd) 组分II: 固氮酶还原酶,不含钼,又称铁蛋白、固氮 铁氧还蛋白(AzoFd) 特性: 对氧极为敏感;需有Mg2+的存在; 专一性:除N2外,可还原其他一些化合物 C2H2 —? C2H4; 2H+ —? H2 ; N2O —? N2 ;HCN —? CH4 + NH3 (乙炔反应:可用来测知酶活) d 还原低物N2: NH3存在时会抑制固氮作用。 3、好氧性固氮菌的防氧机制 固N酶遇氧不可逆失活 (组分I,半衰期10’;组分II,45”丧失一半活性) (1)自身固N菌 a 呼吸保护 固N菌科的固N菌以极强的呼吸作用消耗掉环境中的氧。 b 构象保护 高氧分压环境,固氮酶能形成一无固N活性但能防止氧损伤的特殊构象。 构象保护的蛋白质—— Fe-s蛋白II 氧压增高,固氮酶与Fe—s蛋白II结合,构象变化,丧失固N能力; 氧浓度降低,蛋白自酶上解离 (2) 蓝细菌保护固N酶机制 a 分化出特殊的还原性异形胞(——适宜固氮作用的细胞) I、厚壁,物理屏障; II、缺乏氧光合系统II,脱氧酶、氢酶活性高; III、SOD活性很高; IV、呼吸强度高 b 非异形胞蓝细菌固N酶的保护 ——缺乏独特的防止氧对固N酶的损伤机制。 I 、固N、光合作用在时间上分隔开 —— 织线蓝菌属(黑暗:固N ; 光照:光合作用) II、形成束状群体(束毛蓝菌属),利于固N酶在微氧环境下固N III、提高胞内过氧化酶、SOD的活力,解除氧毒(粘球蓝菌属) 肽聚糖的合成 1 在细胞质中的合成——UDP -胞壁酸5肽 a G —? G-UDP,M--UDP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