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及创优方案.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及创优方案
一、工程质量总目标
本工程质量总目标:工程质量达到合格等级。
二、质量保证体系
我公司按照ISO-9000簇质量标准,建立行之有效的文件化的质量保证体系。该体系包括了从工程项目的投标、签订合同的竣工交付使用,直到交工后保修与回访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ISO—9001中19个要素的要求。该体系以质量手册为核心和指导,以程序文件为日常工作准则,以作业指导书为操作的具体指导,所有质量活动都有质量计划并具体反映到质量记录中,使得施工过程标准化、规范化、有章可循、责任分明。
三、 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1、技术管理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
项目技术负责人
绿化工程师
软装技术操作工人
园建工程师质检工程师
园建工程师
质检工程师
硬装技术操作工人
硬装技术操作工人
2、项目技术管理人员应作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做到各负其责。
2.1 主要的技术管理措施:
2.1.1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编写
a 对于本工程的一些关键工序和难点部位还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报甲方、监理批准后方可施工。这些技术方案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编写,编写内容包括阐明施工工艺和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劳动力组织和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的保证措施,收集以前施工的各种经验性的资料,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和难点,编制切实可行的分项施工方案。
b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编写完毕后经公司工程管理部审批同意后装订成本,报送工程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审批。
c 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同意和认可该施工方案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分发到各相关人员。
2.2 图纸会审
2.2.1 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认真看图,了解施工图纸的设计意图,全面熟悉和掌握施工图纸的全部内容,检查施工图纸是否存在有误、遗漏或不合理的地方,将影响质量的问题消灭在施工前,提出改进设计便于施工的合理化建议,并形成书面文件。
2.2.2 在有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参加的图纸会审会议中将所存在的问题一一提出并协商解决。
2.2.3 整理汇编图纸会审记录,并报送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审批和认可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指定专人分发到各相关人员。
2.3 设计修改、变更
2.3.1 《设计变更通知单》由设计单位发出,应有公章、签名、编号、日期等。
2.3.2 施工过程中,发现设计不当或有错误时,由项目部填写《技术核定单》,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名后送交设计单位核定批准并报送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认可。
2.4 项目技术负责人或其指定的专门人员对设计变更通知单、技术核定单、设计图纸会审记录等设计修改文件编号,记录在《设计修改目录》上。
2.5 项目技术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依施工图纸的发放清单向每一个图纸受控件的接收人发放设计修改文件,必要时还需进行技术交底。
2.6 图纸优化设计
只有图纸设计的深度和设计的质量达到完善的程度,才能为施工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并可大大减少设计修改和不必要的返工。为此我公司在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上加大投入,以避免各专业的衔接不到位或矛盾的问题。对于装饰面细部等,无详细设计时,我们将组织公司技术人员进行深化设计,设计方案应报业主和设计单位审批。
2.7 技术质量交底
2.7.1分项工程技术质量交底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或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编写,编写内容包括:分项工程施工工艺,国家标准、规范、本工程的具体特点、注意事项及安全、文明施工。
2.7.2 技术质量交底编写完成后经项目经理审核批准,主要分项或分部重要部位技术质量交底还需报送公司工程技术管理部门审核批准。
2.7.3 在相应工程开始施工之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分发,分发范围包括施工班组、质检员、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发放时,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或专业技术人员对接收班组责任人详细讲解交底内容,对主要分项工程和重要部位工序须对全体操作人员进行详细交底。
2.8隐蔽工程和中间验收
2.8.1 分项工程施工结束,通过内部“三检”合格后通知甲方、监理代表进行隐蔽前的验收。验收时提供质量、隐蔽记录表和原材料质量合格证明文件,验收合格办理签字手续,工序验收合格组织施工,否则纠偏重新办理直到合格方可隐蔽。
2.8.2 隐蔽验收时限的原则。分项工程施工结束,项目部提前48小时以书面形式通知甲方、监理现场代表,以便甲方、监理现场代表有计划的安排时间组织隐蔽前的验收。
2.8.3 设备种类。用于工程的设备主要有水泵、配电箱。
2.8.4设备调试。水电安装完毕首先内部组织调试并形成调试记录,经调试合格书面通知甲方、监理现场代表进行中间验收,调试合格办理签字手续。否则项目部按验收意见组织整改,直到调试合格通过中间验收。
2.8.5中间验收时限的原则。通知甲方、监理现场代表进行中间验收的原则和时限与2.8.2相同。
2.9 施工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
2.9.1由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