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 登飞来峰》(教师版)2024-2025学年期中期末备考复习 统编版.docx

发布:2025-04-05约8.44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1

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期中期末备考复习)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赏析:山是高耸的,塔是高耸的,山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飞来峰和它上面的宝塔总共多高?不知道。诗人只告诉我们,单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诗人还讲了一个传说:站在塔上,鸡鸣五更天就可以看见海上日出。请想想飞来峰那高耸云天的气势吧!

宝塔虽高,却不是高不可上。转眼间,诗人已登上塔顶,世界万物,尽收眼底,那游荡的云片再也挡不住视线了!“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乍听起来,是在谈论观赏风光的体会;可一寻味,便会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对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自(只)身(生)

基础检测

1.王安石,字,号半山,人称,世人称“王荆公”

“王文公”,?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又称临川先生。(朝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2.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闻说:(2)不畏:(3)浮云:(4)望眼:(5)缘:

理解型默写:

1、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斗争,充满必胜信念的诗句是:

,。

2、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不畏奸佞、推行新法的决心,显示了高瞻远瞩的气概。

3、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表现诗人满怀豪情,凌云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与王安石在《登飞来峰》所写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3分)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线诗句所展示的画面。

3.(2分)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此时刚三十出头,正仕途得意,他触景生情,满是朝气和信心。

B.这首登高抒怀之作,前两句写峰和塔之高,后两句写登塔的感想。

C.“不畏”尽显诗人的勇气和决心,“浮云”在古诗中往往借代困难阻碍。

D.后两句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样,都含蓄表现了诗人的远大抱负。

(二)

【甲】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乙】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甲】诗作者是______(人名),【乙】诗中“钟”的意思是______。

3.下列对两首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

B.两首诗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现景物。

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均可表现“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了诗人登上泰山后俯视群山的豪迈气概。

(三)选择题

1.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句,概括峰和塔的高度。“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度。

B.第二句说,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

C.“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往往用来借代奸邪小人。

D.最后两句,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远大的政治理想和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2.下列是对古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飞来山上千寻塔”一句中“寻”是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起句紧扣诗题,点明登临地点,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应天塔的高峻。

B.承句从传说入手,写“鸡鸣”就能“见日升”,直接点出了诗人立足点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