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水质工程学第五章过滤.ppt

发布:2017-06-14约字共5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滤料层规格 滤料层厚度:一般60~70cm 滤料级配:通常K80≤2 孔隙率:一般石英砂滤料的孔隙率在0.42左右 承托层 1、作用 ——支撑滤料 ——防止滤料流失 ——均匀布水 2、组成 通常采用天然卵石,厚度约40cm 滤池的反冲洗 一、反冲洗 二、配水系统 三、冲洗废水的排除 四、冲洗水的供给 反冲洗 1、冲洗目的: 恢复滤池的工作能力 2、冲洗方法 1)反冲洗:水流自下而上冲洗,与过滤方向相反 2)反冲洗+表面冲洗 3)反冲洗+空气助冲 3、影响滤池冲洗效果的因素 反冲洗 1)冲洗强度q:单位面积滤层上通过的反冲洗水量(l/s.m2) 2)滤层膨胀率e:滤层经反冲洗膨胀后所增加的厚度与膨胀前厚度之比,可用下式表示: (4-45) 3)冲洗历时 * * 过滤 4.3.1 过滤的净化原理 4.3.2 滤料与承托层 4.3.3 滤池的反冲洗 4.3.4 快滤池的设计 4.3.5 其它形式的滤池 过滤的净化原理 一、概述 二、快滤池的构造与工作过程 三、过滤的净化机理 四、滤层截留杂质的规律 五、过滤过程中滤层阻力的变化 六、提高过滤效率的途径 概述 1、定义 2、作用 3、设置位置 4、滤池的类型及主要特点 定义 水处理中的过滤是用具有孔洞的粒状滤料层截留水中杂质,使水澄清的工艺过程 作用 降低水的浊度,去除悬浮和脱稳的胶体颗粒物(包括菌、病毒,有机物等) 设置位置 ——给水处理中,设在沉淀(澄清)之后,进一步降低浊度(20° ≤5°,达到饮用水对浊度的要求)  ——直接过滤: 低浊度水(投药混合之后,对颗粒尺度要求不高)    地下水除铁、锰(曝气氧化,产生铁、锰的沉淀物之后)  ——污水二级处理之后: 去除悬浮、胶体物质 滤池的类型及主要特点 慢砂滤池(slow sand filter) 滤料尺寸 0.15~0.35mm 滤 速  0.03~0.1 mm/s  工作周期 几周至数月  净化机理 ① 机械隔滤(滤膜、孔隙小)     ② 滤膜中的生化作用  清洗方式 刮除表层滤料  特点 出水水质好,生产效率低,仅在表层几厘米滤层中纳污。 滤池的类型及主要特点 快(砂)滤池(rapid (sand) filter)    滤料尺度 0.5~2.0 mm    滤  速 1.5~3.0 mm/s    工作周期 十几小时至几天    清洗方式 反冲洗 净化机理 机械隔滤、沉淀作用、接触凝聚(主要) 快滤池的构造及工作过程 1、构造:常为钢筋混凝土池子,包括进、出水渠、洗砂排水槽、滤料层、承托层、配水系统等几个部分;管廊内主要是浑水进水、清水出水、初滤水、冲洗来水、冲洗排水等几种管道及相应的控制阀门 2、工作过程:包括过滤与反冲洗两个过程 (见图) 过滤的净化原理 两个过程:   ——悬浮颗粒向滤料表面迁移 ①筛滤和机械截留 ②布朗运动 ③重力沉降 ④惯性碰撞 ⑤流动接触   ——悬浮固体在滤料表面的附着   ①机械附着 ②凝聚作用 ③化学作用   主要机理: 接触凝聚 滤层截留杂质的规律 1、杂质截留过程 2、杂质在滤层中的分布 3、影响滤层中杂质分布的主要因素 杂质截留过程 接触凝聚附着──与絮凝体的表面特性、吸附强度有关。过滤开始时,由于孔隙大、流速小,杂质主要集中在表层  水力冲刷脱落──由于流速作用。随着杂质积累、阻塞孔隙,流速增大,使部分颗粒被冲刷、脱落,杂质向下推移,下层滤层的作用逐渐发挥。  由于表层颗粒细(水力筛分的结果),比表面积大,截留杂质多,所以整个滤层的截留作用尚未完全发挥,过滤过程就将结束。 杂质在滤层中的分布 ① 滤料粒径下大上小,孔隙也下大上小,造成表层滤料截留杂质多。由于表层滤料筛滤的结果,堵塞严重,有时形成滤膜,使过滤阻力剧增(图4-3-2)。 ② 当受力不均时,造成裂缝,局部阻力突然减小,杂质穿透(图4-3-2),水质恶化。 ③ 杂质在滤层中的分布(见图4-3-3) 影响滤层杂质分布的主要因素 ① 滤速 ② 滤料粒径与级配 ③ 滤料层的组成 “水力筛分现象”:滤料层经过高速水流反冲洗后,出现滤料上细下粗的分层现象称为水力筛分。 过滤过程中滤层阻力的变化 1、等速过滤中阻力的变化 2、变速过滤中滤速的变化 等速过滤中阻力的变化 1)等速过滤:过滤过程中,过滤的流量或滤速始终保持不变。 无阀滤池与虹吸滤池属于等速过滤。 2)清洁滤层的水头损失:过滤开始阶段的水头损失,可用柏耐克-柯士南公式计算: (4-42) 等速过滤中阻力的变化 3)过滤过程中水头损失的增加 试验证明:a.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