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1).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摘 要】内隐人格理论不是心理学家的人格理论,而是普通人对人的基本特征持有的基本认知图式或朴
素理论。成功者人格特征的内隐观是指普通人在日常生活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以某种形式存在于其头脑
中的关于成功者人格的概念、结构及其发展历程的认知。内隐理论的研究在一个特定现象的初期研究中具
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依据研究结果大致框定研究的突破口和初步范围,从而有利于正规研究的开展和
外显理论的建立。本研究旨在通过内隐的研究方法,探索在大学生心目中何为成功,成功者应该具备哪些
特征,即探讨大学生成功者人格特征的内隐观。
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分析的方法,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对143 名大学生进行预调查,根据各特征出现的
频数高低的排序,筛选出频数最高,具有代表性的68 项成功者人格特征,编制成正式的调查问卷。以武汉
市7 所高校308 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要求他们对68 项成功者人格特征的重要性进行评分。通过主成分分
析的方法对成功者人格特征语项进行归类,建立成功者人格特征内隐观的维度。
研究结果显示:
1.大学生认为的成功者人格特征内隐观可以概括为七个维度,分别是坚毅努力,高尚仁爱,计划整合,成
功期望,才能见识,老练成熟,进取敢为。
2.对各特征的描述性结果表明,大学生认为成功者特征中较重要和具有一致性的特征是上进、目标明确、
自信、协调能力、坚持不懈、毅力、善于学习等。
3.大学生成功者人格特征内隐观总体上不存在性别和年级的差异,但在具体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大一学生比大三学生更重视高尚仁爱、计划整合,而大三学生比大一学生更看重成功期望;大二学生比大
一学生更重视老练成熟,比大三学生更重视计划整合。
【关键词】大学生,成功者人格特征,内隐观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1,2 1,2 1,2
熊婕 涂勤建 周宗奎 (通讯作者)
1 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暨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9,zhouzk@
【摘 要】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湖北省师范类院校、理工类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在校大学生共593
名为受测群体,采用EPQ 、社交-情感孤独感量表、手机使用动机问卷、手机成瘾倾向问卷共四个测量工具,
对当代大学生的手机成瘾倾向特点进行总体性的描述,并考察影响手机成瘾倾向的预测因素,探究人格、
孤独感、手机使用动机这些变量是如何对手机成瘾倾向产生作用。在此基础之上探讨手机成瘾倾向影响因
素的内在作用机制,建立手机成瘾倾向与人格、孤独感和手机使用动机之间的关系模型,以相关变量的中
介效应的检验考察影响机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在性别和专业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在是否独生、学校、生源
地及年级上差异显著。独生子女的手机成瘾倾向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理工类学校学生的手机成瘾倾向显
著高于师范类学校学生得分;生源地为城市的学生的手机成瘾倾向显著高于生源地为农村的学生;大三学
生的手机成瘾倾向显著高于大二学生;
2.神经质与手机成瘾倾向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著正相关;外向性与手机成瘾倾向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
著负相关;手机使用动机与手机成瘾倾向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著正相关;孤独感与手机成瘾倾向相关不
显著,但亲情孤独感得分和友情孤独感得分与手机成瘾倾向显著负相关;
3.孤独感、手机使用动机是人格(外向性与神经质)与手机成瘾倾向的中介变量。
【关键词】手机成瘾倾向;人格;孤独感;手机使用动机;中介作用
88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