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案例作者王贵荣课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工程案例
地质灾害案例
1.西藏易贡滑坡
??? 2000年4月9日约20时,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波密县境内发生巨型滑坡。滑坡体自相对高差近3330m的雪峰阳坡经札木弄沟滑下。目击者称历时约10分钟。估算滑程8km,堵塞易贡藏布江。堆积体长、宽各约2500m,平均厚60m,最厚100m,面积约6km2,体积约2.8亿~3.0亿m3。滑坡堆积体80%以上是砂性土,中间挟裹巨石块体散布。被堰塞的易贡藏布江水位以每天0.5~0.6m的速度上涨,进入汛期(6~8月)涨势将更快。4月9日滑坡发生后,易贡藏布江的7km主河道被堵塞,公路被切断,5000余人被困,无人员伤亡。图1、2为特大滑坡示意图。
图1特大山体滑坡平面示意图 图2特大滑坡剖面示意图
(1)滑坡成因
??? 导致滑坡的主要因素是由于气候转暖,海拔高程5520.Om以上雪峰阳坡坡积层上亿立方米滑坡体饱水失稳,沿陡倾岩层呈楔形体高速下滑,撞击下部老堆积体并铲削两侧山体,化为“碎屑流”高速下滑入江。经历了高位滑动—碎屑流—土石水气浪—泥石流—次生滑坡等过程,具有复合性。滑坡体主要由砂土夹石构成,砂性土约占80%~85%,块石体积最大达数百立方米,母岩主要由花岗岩、大理岩、板岩组成,风化强烈。堆积体顶部与底部宽阔,高宽比达1:20以上,堆积体上下游坡十分平缓,在水不漫坝掏刷的情况下,可保持挡水稳定。
??? 该区历史上为滑坡多发区,1900年曾发生过体积规模巨大的滑坡,截断易贡藏布江,10个月后江水漫顶自然溃决。现场勘察表明,位于上游右岸的易贡茶厂就坐落在古泥石流残留堆积体上。
现场查勘目测和遥感测试确定,滑坡发生后一段时间内,滑床尚未达到平衡状态,仍经常发生次生滑坡和泥石流,每天约10万m3;左岸札木弄沟由于冰雪融化等形成了流量约1~3m3/s的溪流,冲刷滑坡体后形成一定体积的次生泥石流,在札木弄沟滑床中,尚存体积约千万立方米的残留滑坡体。
??? 山体滑坡引起堰塞湖,该地区受印度洋暖气流沿雅鲁藏布江河谷北进的影响,加之海拔较低,雨水丰沛,年平均降水量为960.5mm,5~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8%。堵江成堰塞湖后,湖水面积22km2,湖长约17km,湖水以每天O.5~0.6m的速度上涨。
??? (2)灾害情况
??? 4月9日滑坡发生后,易贡藏布江的7km主河道被堵塞,公路被切断,5000余人被困,无人员伤亡。但随着堰塞湖水上涨上游两乡三厂(场)将全部被淹,上游5000余人将无家可归,并可能引发新的小型滑坡。滑坡引起的堰塞湖水无下泄通道,预计6月底湖水将上涨至堆积体顶最低高程,拦存湖水将达40亿~60亿m3。堆积体以砂性土和细粒物质为主,所裹块石分散,不能构成有效的支撑,因此,一旦水流漫顶,发生冲刷,将形成堆积体泥石流破坏,还可能铲削下游沟谷陡坡坡积物引发沿途滑坡体滑动。二次泥石流,溃口水流、泥流,将冲击下游的帕龙藏布江乃至雅鲁藏布江区域相当大范围内的道路、桥梁、居民区、农闲,给生态环境带来毁灭性灾害。
2.菲律宾特大滑坡灾难
2006年2月17日上午10时45分,菲律宾莱特岛南部圣博纳德镇附近的昆萨胡贡、村发生特大滑坡灾难,褐色的滑坡土石影响面积约1,土石堆积高度6-10。
山体滑坡发生过程是,昆萨胡贡村后山山体的一部分首先开始下陷,并快速扩大,伴随一声类似爆炸的闷响,地面先是一阵颤动,随后刮起一阵猛烈的风,再次岩土体冲向山下的村庄。在冲击过程中,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发生解体、扩展并覆盖埋没了村庄、稻田和坡地。滑坡所过之处一切都被摧毁埋没,整个过程持续约2分钟。
此次滑坡灾难的前兆是明显的,但未引起重视。由于2月12日该区域曾有小滑坡发生,造成修路人员死亡7人,邻近地区也有16人被淹死,加上连续多日下雨,曾有议员建议受灾村落的村民暂时离开。政府和当地村民也是有警觉的,为了防范泥石流袭击,村民曾晚上疏散避难,白天回家,但对雨停、天晴、白天会发生山体滑坡缺乏认识与防范。滑坡发生前3天,邻村的一个老年妇女曾告诫村民要发生山体滑坡,可惜当时没人相信她的警告,包括村小学的老师,也没有人去后山查看山坡表面变化情况。
(1)滑坡成因
莱特岛处在菲律宾海沟的边缘,发生滑坡的山体为火山喷发堆积物组成,山坡陡而多悬崖,山坡上早就出现多处裂缝;山坡岩土体遭受严重风化、侵蚀,地形和地质结构破碎,容易发生滑坡;莱特岛是台风和风暴吹袭菲律宾的必经路径,太平洋产生的“拉尼娜”现象导致莱特岛自2月1日起十余天的累计降雨量高达500mm,等于平时的近五倍,雨水浸泡了土层,并冲刷侵蚀地表;风化层土体长期浸泡饱水,不仅自身重力增加,同时使斜坡整体强度降低,易于失去稳定;山坡上的树木连年被大量砍伐,改种椰子林,这种浅根性植物在长期泡水,特别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