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金塔县王子庄相关问题考述.doc

发布:2017-02-18约7.09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金塔县王子庄相关问题考述 殷媛媛 (河西学院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甘肃 张掖,734000) 摘要:金塔县王子庄始建于北凉,历经1300多年岁月。明王朝平定河西,在嘉峪关以东的河西地区设立15个卫所,王子庄先属于威虏卫,后划归肃州卫;正统八年至正德八年间,哈密地区的数万回回等民族为避难而不断内迁,一部分被安插在王子庄。清代,统治者重视河西农业发展,在王子庄推行招民、屯田、兴修水利等措施,进一步开发了王子庄;乾隆二十七年,王子庄办公衙署搬迁到金塔寺堡,王子庄也逐渐被废弃。 关键词:王子庄;明代;哈密回回;清代;屯田 金塔县王子庄遗址,今位于县城西北18公里处的中东镇政府驻地附近。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典籍记载王子庄始建于北凉,历经1300多年岁月,直到清乾隆以后逐渐废弃,现今成为一座遗址。本文就王子庄相关的两个问题作简要考证叙述,以期对学术研究有所裨益。 一、明代哈密回回等民族迁居王子庄 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派冯胜下河西,平定了河西之地。据《重修肃州新志·明朝建置》载:“洪武五年,宋国公冯胜,将兵略定河西……二十八年,开设肃州卫,隶甘肃行都司”[1]23-24。明代取得河西后,先后在河西开设15个卫所,实行战耕一体,经略西域,扩展明王朝的声威。在这期间,经历了长期战乱的王子庄得到修葺。 明初,王子庄归威虏卫所管辖。在《肃州新志校注》中提到威虏古城时记载了王子庄旧址在“威虏旧城之西十余里”[2]682,这也证实了威虏城与王子庄相距很近。而明代的卫所“军政合一,从而成为地方最高军事机构……规模较小,视为小型军镇”[3],威虏城在明初置卫,即成为明代当时设置的军事机构,作为军事机构的“威虏卫治威虏城,辖王子庄全境”[4]88。后期威虏卫发生叛乱,民众遣逃,城堡也逐渐空虚,“永乐三年(1405年),裁革威虏卫,并入本卫(肃州)中右、中中二所”[5],王子庄遂又归肃州管辖。 明代,哈密城一度发生战乱,当地的少数民族为躲避战乱不断内迁,王子庄被安插了一部分内迁的回回等民族。“自正统八年(1443)至正德八年(1513)七十年间,哈密城先后被蒙古瓦剌、癿加思兰、土鲁番等强邻攻破占领,百姓流离,生计萧条。哈密及其周围地区的数万回回、畏兀儿、哈剌灰等族人民背井离乡,流落关内”[6]。明武宗时期右都御史杨一清在巡抚甘肃时,也提到回回等民族内迁时间从英宗到武宗有近七十年之久,部分被安置到肃州王子庄,在其《为处置属番以安边徼以杜后患疏》中载:“各敌畏惧吐鲁番吞并杀戮不敢回还,镇巡衙门悯其穷无所归,不忍驱就死地,且恐驱迫之急,反生别患,又察各敌情形无他从,宜将哈剌回回和尔二种敌人暂且安插肃州东关厢居住,川边王子庄赤斤苦峪柴城儿骟马城大草滩等处,各敌暂且安插肃州金塔寺地方居住,令其自为耕牧,待后西事稍宁,哈密复立,仍各遣还,住守故地”[7],点明了内迁的原因以及对内迁民族的处理办法,即进行暂时安插耕牧,待哈密城安定后遣返。嘉靖七年(1528年),近邻王子庄的威虏城被安置吐鲁番的内迁民族,故在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参将刘勋对威虏城以及王子庄又进行了一次修葺”[4]86。嘉靖三十年(1513年),在王子庄安插哈密内迁的川边族,头目是察黑包,《重修肃州新志·所属城堡》载:“先、番族头目察黑包子、满个虎力耕牧”[1]38,就是说当时王子庄由川边族人察黑包和他的儿子满个虎力在此耕地放牧,但后因安插在王子庄的内迁民族“相互攻杀,遗众流散,其地遂虚”[1]38。明代修葺王子庄,同时也用来安插西域回回等民族,但后来王子庄堡寨变得空虚,关于这些堡寨空虚的原因,闫天灵认为“蒙古族的攻掠、寄住民族的内生离乱直接破坏了划地而居的初旨”[8]使得王子庄等堡寨的人民难以久居,还有学者认为地方治理者“歧视性的民族政策……试图用隔绝交往的方式来减少相互间的冲突”[9],这样的民族政策使得安插在王子庄等处的回回等族流散逃离,堡寨变的空虚。明代王子庄空虚之后逐渐废弃时间有待考证,但据记载,近邻王子庄的威虏城“被安插西番总牙族,在此行牧,万历以后无考”[1]41,所以推测,明代时期,王子庄最晚废弃时间应该也同威虏城一样,在万历以后。从洪武二十八年到万历年间,在众多内迁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的状态下,王子庄复兴了近一百四十年。 二、清代对王子庄的进一步开发 清代,统治者对河西地区较为重视,以河西为根据地,开拓新疆、西藏,在王子庄推行招民,屯田,兴修水利等措施,使得农业得到大大的发展,王子庄也进一步开发。 “顺治初,因明制。雍正二年,省衙并入甘州府。七年,置直隶州,割甘州之高台县来属”[10]2124。由此可知,雍正七年(1729年),改肃州为直隶州,将高台县划属肃州直隶州,并在王子庄设州同一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