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地理三轮复习 仿真模拟演练(一).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仿真模拟演练(一)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测控导航
考点 题号 自然地理 1、2、3、4、5、12 人文地理 6、7、13 区域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8、9、10、11、12 选修地理 14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4漳州七校联考)下图为某岛等高线分布图(单位:米)。读图,回答1~3题:
1.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该岛( )
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B.河流大多自东向西流
C.北部坡度比南部平缓
D.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2.该岛的面积约为( )
A.0.43平方千米 B.4.3平方千米
C.14.3平方千米 D.143平方千米
3.北京的地理坐标是(40°N,116°E),那么该岛位于北京的(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北方 D.西南方
解析:1.C 2.B 3.B 第1题,根据图中等值线分析,北部等值线稀疏,坡度小,南部等值线密集,坡度陡;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分析,该岛位于北半球、低纬度;河流自南向北流、自东向西流;该区域主要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第2题,根据图中经纬度数值计算面积(经线上纬度相差1°的经线段长约为111千米)。第3题,根据该岛的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岛位于北京的东南方向。
(2014淄博二模)北京时间3月22日7时,一架飞机从上海历经8小时飞抵P城市,如图所示。读图,回答4~5题: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上海到P城市的航程大约是5 500千米
B.抵达后,机组人员需要调整时差
C.当日,P城市昼长比上海长1小时左右
D.抵达时,机组人员发现P城市日影在东南方向
5.图示区域沿箭头方向由M到N,增大的是( )
A.年降水量
B.植物蒸腾量
C.年太阳辐射总量
D.每公顷草场牧羊量
解析:4.D 5.C 第4题,上海大约位于30°N附近,到P城市的航程超过6 660千米;P城市和上海均位于东八区,因此抵达后,机组人员不需要调整时差;3月22日全球基本昼夜平分,因此P城市昼长与上海相差不大;抵达时,当地时间为15时左右,太阳位于西北方向,日影朝向东南。第5题,图示区域箭头方向由M到N,年降水量减少,植物蒸腾作用减弱,年太阳辐射总量增大,每公顷草场牧羊量减少。
(2014菏泽一模)读“我国1982~2007年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对比关系图”,回答6~7题:
6.1982~2007年,我国( )
A.城市人口正逐渐减少
B.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变化趋势相反
C.城市化水平增速缓慢
D.总体看,城市面积增幅大于城市人口增幅
7.图示信息显示,1982~2007年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
A.城市人口增长
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
C.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D.环境污染逐步加剧
解析:6.D 7.C 第6题,从图中总体看,城市面积增加比重大于城市人口增加比重,由此判断城市面积增幅大于城市人口增幅。第7题,图中显示城市面积增幅超过城市人口增幅,因此存在土地资源浪费现象。城市人口增长是城市化的表现,不是面临的问题;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现象在图中不能体现。
(2014菏泽一模)下图为我国南方地区某河流水利工程建设前、后遥感影像图。该工程建设大量应用地理信息技术,为精确定位、勘察设计、施工及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来源,为水利系统信息化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读图,回答8~9题:
8.该段河流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后( )
A.大坝下游水位升高,沿岸土地盐碱化加重
B.大坝上游降水量有所增加,大雾天气增多
C.河流支流数量增加,流域面积增大
D.流量季节变化增大,两岸植被减少
9.该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区域发展的积极影响是( )
A.大坝拦截泥沙,减少库区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B.水库调节径流,使下游水质得到改善
C.实现水能开发,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D.提供灌溉用水,避免干旱现象的发生
解析:8.B 9.C 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建坝前、后,大坝下游河段河道宽窄几乎没有变化,说明水位也几乎没有变化;建坝后,大坝上游河道明显变宽,说明水位上升,水量增大,故调节气候能力增强,降水量增加,大雾天气增多;支流数量不会增加,流域面积也不会扩大;受水库的调节作用,流量季节变化减小。第9题,水库蓄水,水位上升,对两岸压力增加,滑坡等地质灾害可能会增多;水库可调节径流量但不会影响水质;大坝建设促进水能的开发,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坝能提供灌溉用水,但不能避免干旱现象的发生。
(2014青岛一模)2013年6月19日,一场罕见雾霾袭击新加坡。读图,回答10~11题:
10.罕见雾霾袭击新加坡,雾霾烟尘来自( )
A.苏门答腊岛 B.加里曼丹岛
C.爪哇岛 D.马来半岛
11.用于对雾霾的分布范围进行监测的地理信息技术还可用来( )
A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