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农村信用社考试金融基本知识点.doc

发布:2017-04-20约3.42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河南农信社论坛 金融基础知识 第一章 货币理论 第一节 货币概述 一、货币的定义 货币是一个历史的经济范畴,是随着商品和商品交换的产生与发展而产生的。货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而不是发明、人们协商或法律规定的结果,是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矛盾发展的结果。 二、货币的职能 由于货币属于商品,它同所有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当处在不同形式的价值运动中的时候,货币所表现出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一般而言,货币具有以下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另外三种职能则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形成的派生职能。 第二节 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的演变及构成要素 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是以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作为流通。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一)货币制度的演变 货币制度的演变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1.银本位制。 2.金银复本位制。 3.金本位制。 4.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货币制度一般说来应包括如下内容: 1.规定货币材料。 2.规定货币单位。 3.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 4.对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的规定。 5.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 6.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 二、国际货币制度 (一)国际货币制度的内容 国际货币制度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 2.汇率制度的安排。 3.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 (二)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 迄今为止,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从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一牙买加体系的演变过程。其中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为: 1.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简称IMF)。 2.规定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美元—黄金本位制。 3.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4.调节国际收支。 三、货币层次划分 货币层次是指不同范围的货币概念,即根据变现能力的强弱所划分的特定类型。 (一)划分货币层次的标准 各国中央银行在对货币划分层次时,都以流动性作为划分的依据和标准。 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能够及时转变为现实购买力,并使持有人不蒙受损失的能力。流动性越强的金融资产,现实购买力也越强。 (二)货币层次的划分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 M2:Ml+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3是考虑到金融不断创新的现状而增设的。 第三节 货币供求理论 货币需求大致可分为消费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两大类。消费性需求是指为满足人们消费性开支而需要持有的货币量。消费性货币需求主要用于购买消费资料,其量的多少与社会的消费需求紧密相连。投资性需求是指为满足人们的投资性开支而需要持有的货币量。投资性货币需求主要用于购买各种生产资料,其量的多少与社会的投资需求息息相关。 第二章 金融市场 第一节 金融市场概述 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求双方实现货币供贷以及通过各种金融工具融资的场所。 一、金融市场的功能及要素 金融市场的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1.聚敛功能。 2.配置功能。 3.分配功能。 4.调节功能。 5.反映功能。 二、金融市场的分类 (一)按标的物划分 这是金融市场最传统的分类,即将金融市场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前四种为原生市场)和衍生市场五类。 (二)按地域范围划分:1.国内金融市场 2.国际金融市场 (三)按金融资产发行和流通的层次划分:1.初级市场 2.二级市场 3.第三市场、第四市场 (四)按交割方式划分:1.现货市场 2.衍生市场 (五)按有无固定场所划分:1.有形市场 2.无形市场 (六)按中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