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网上银行与电子支付11级.doc

发布:2017-03-14约3.84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电子支付与结算》课程教学大纲 本课程教学大纲依据信息管理专业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一、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网上银行与电子支付 课程编号:122113011 总学时:32学时 总学分:2学分 学时分配:理论16学时,实践16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任选课 先修课程:电子商务概论 计算机网络 网络经济学 适用专业:信息管理 开课学期:第六学期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传统支付手段的发展;掌握现行我国的支付手段并了解国际上的支付体系;掌握信用卡各方面的知识以及现有的网上银行和电子支付、电子商务等内容;了解电子支付手段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及趋势;了解电子支付的安全和支付的风险控制及当前对于支付的金融监管。在讲授过程中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同时,了解电子金融与支付的实践和发展。强调技术创新训练和全面素质的提升。 教学要求: 一、在保证该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注重课程的基础性和实用性,同时根据讲授内容需要引进最新的观点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关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 二、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突出课程的综合型,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讲授时,对于理论部分,重点用典型的案例来深入浅出地证明其基本思想和基本内涵,旨在拓开学生的思路,逐步引导学生建立电子商务理念;对于应用部分,采用课堂演示和课后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方式,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三、坚持课后练习是教好、学好本门课程的关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根据正常教学进度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特别是实际操作层面的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教学重点: 网络银行银行、电子货币、网上支付流程与技术、网上支付安全管理等业务流程 教学难点: 电子货币结算理论;网络金融操作运作;网络银行业务模式操作;电子支付业务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1、支付与电子支付 1.1支付 1.2支付工具演变的历史沿革 教学目的: 了解网络金融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理解网上支付与电子银行的兴起;掌握支付方式与支付体系的演变。 教学重点: 传统支付结算的发展和方式;电子支付与传统支付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 传统支付结算的发展和方式;电子支付与传统支付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讲授法为主,并结合课堂练习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手段上采用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作业形式: 课后书面作业 2、现代化支付系统 2.1国际现代化支付系统概述及SWIFT 2.2我国现行的支付系统 教学目的: 了解:绍世界上主要的支付系统的现状和发展情况,当今国际上的支付系统及发达国家的支付体系及未来发展方向,认识到我国和发达国家的支付系统的差距及需要改进和学习的地方;掌握:我国现在现行的两个主要支付系统的来龙去脉当前支付系统及大额、小额支付系统的构成,运行,维护及风险防范等内容,我国当前在支付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将来要面对的问题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重点: 我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组成 教学难点: 不同国家现代化支付系统比较 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案例教学法为主,并结合课堂练习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手段上采用板书和多媒体相 结合。 作业形式: 课后书面作业 3、电子货币 3.1 概述 3.2 电子支付工具——银行卡 3.3 网络货币 3.4电子货币理论研究 教学目的: 了解:货币的产、生和发展 理解: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的影响 掌握:银行卡的不同和支付机制 各种网络货币的运作机制 教学重点: 银行卡的不同和支付机制 各种网络货币的运作机制 银行卡的分类与特点 教学难点: 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的影响 各种网络货币的运作机制 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案例教学法为主,并结合课堂练习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手段上采用板书和多媒体相 结合。 作业形式: 课后书面作业 4、电子支付系统 4.1 概述 4.2 ATM系统 4.3POS系统 4.4电子汇兑系统 4.5其他支付结算方式及系统 手机移动支付 电话支付 微支付 虚拟货币支付 教学目的: 了解电子支付系统的功能目标和设计原则 理解电子支付手段ATM、POS系统的交易流程 掌握几种主要的国内外大额资金支付系统 电子支付系统的一般模型 教学重点:电子支付系统的一般模型;AT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