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历史中考说明、范围及试题样式.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0一一年泰安市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我市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试题易、中、难比例72::1。不同版本、不同学制不受影响,中考命题遵照本说明。
一、考试要求
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初中教学的目要求,历史学科注重考查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即掌握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认识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及发展趋势,同时注意考查学生初步运用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综合、观察、比较、概括和表述历史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内容的考查,寓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之中。教材中的小字、注释不作考试要求。
各部分内容考查比例: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 0分 分 合
计
0
分 中国近代史 分 中国现代史 分 世界历史 世界古代史 分 0分 世界近代史 分 世界现代史 分 试题题型及分值
选择题小题,每小题分,共分,非选择题含材料解析题和简答题共分《中国历史》册
1、第4课 ①西周的分封制
2、第课 春秋
3、第课 4、第课 5、第课 6、第课 7、第12课 ①汉武帝的大一统
8、第1课 9、第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1、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2、第2课 贞观之治3、第课 ①“开元之治”
4、第8课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二)
5、第课 6、第1课 7、第1课 8、第1课 ①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9、第1课 ①君主集权的强化
10、第1课 ①收复台湾
11、第1课 1、第1课 2、第课 ①火烧圆明园 ②俄国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3、第课 4、第课 5、第课 6、第课 ①百日维新
7、第课 8、第课 9、第1课 10、第1课 11、第课 12、第课 13、第课 ①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 ②中共七大 ③抗日战争的胜利
14、第17课 内战烽火 ③重庆谈判 ②转战陕北
15、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16、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7、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18、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19、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八年级下册
1、第课 2、第课 3、第课 ①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
4、第课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
5、第课 6、第课 7、第课 ①“一国两制”的构想 ②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8、第课 9、第课 ①中美关系正常化 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世界历史》——人类文明的摇篮
第3课 西方文明之源
增加:第8、9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二)
2、第课 3、第1课 4、第1课 5、第1课 6、第1课 7、第17课 8、第18课 9、第课 10、第2课 11、第2课 12、第2课 1、第1课 2、第2课 3、第课 4、第课 5、第课 6、第课 7、第课 8、第1课 9、第课 ①东欧剧变
10、第1课 11、第1课 ①“一超多强”
12、第16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13、第1课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考试时间:分钟。满分
试卷类型:A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面表格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齐鲁大地”常常被当作山东的代称,这种称谓源自于
A. 大汶口文化 B. 西周分封 C. 甲骨文记载 D. 古代地名
2.观察右图:《送子天王图》的作者是
A. 吴道子 B. 阎立本
C. 张择端 D. 赵孟兆页
3. 下列人物中,有诗仙先驱之称的是( )
A、李白、达芬奇B、杜甫、但丁C、李白、但丁 D、杜甫、莎士比亚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最大的历史功绩是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B、是一次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D、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州船政局、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你知道中国人启动的与第三期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