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电池制氢的电极材料和器件结构的研究.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摘要
太阳电池光电化学制氢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性强的特点,是具有发展潜力
的制氢技术。本论文设计了玻璃衬底非晶硅太阳电池的制氢器件,并系统研究
了该器件结构、材料特性等对制氢效率的影响;采用对靶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制
备催化电极材料;自行设计并实现了实验室规模的氢气收集与制氢量测量装置。
本论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
1、对催化电极材料进行了研究。对氧化物析氧阳极的研究发现,随着溅射
气压的增加(O.5Pa,--4.0Pa),镍铁氧化物的电阻率和析氧过电位先减小后增大;
随着氧气浓度增大,析氧过电位增大,电阻率减小;镍铁氧化物相对于氧化镍,
电阻率和析氧过电位明显减小,而且电流密度较大时铁含量越大,析氧过电位
越小。薄膜厚度小于1ulIl时,厚度增加,析氧过电位减小;当薄膜厚度达到11.tm
时,析氧过电位不再随厚度变化。溶液温度越高,析氧过电位越小。溶液浓度
越大,析氧过电位越小,但腐蚀也更加严重。在常温下,制备的阳极催化薄膜
度对析氢过电位的影响,溶液浓度越大,析氢过电位越小,但析氢平衡电极电
位增大,电极腐蚀也非常严重。
2、对太阳电池制氢的器件结构进行研究。用银浆粘结催化电极的结构,抗
腐蚀较好,但串联电阻较大,而且不易实现大规模工业化制造。催化电极直接
溅射到太阳电池两侧的结构,能较好的实现制氢,但是器件工作一段时间后,
催化电极出现腐蚀脱落的现象。在对新结构的进一步研究中,我们发现,研究
新器件结构的关键技术是制备出非常致密、对电池和催化电极附着力较强且不
与碱性电解液反应的导电薄膜,作为电池与催化电极之间的过渡层和保护层。
3、设计了三种制氢效率的测量方法,自行设计并实现了实验室规模的氢气
收集与制氢量测量装置。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工作点确定制氢效率的方法是最
简单的,只需要测得太阳电池的J.V特性曲线和电化学负载曲线,但是用未溅射
催化电极之前的J.V特性曲线得到的制氢效率比实际值偏大一些;直接测电流法
确定制氢效率是最直接的方法,因为能够直接测出器件工作时的电流值,进而
带入公式得到制氢效率,但这种方法是将催化电极和太阳电池分离,所以只能
摘要
用来验证其他制氢效率的确定方法;收集气体(H2)法确定制氢效率是最实用、
最准确的方法,因为太阳电池的制氢效率就是表示太阳能到氢能的转化多少。
关键词:太阳电池光电化学制氢;析氧过电位;析氢过电位;制氢效率
II
Abstraet
Abstract
solarcellshasthe
Photoelectrochemical(PEC)hydrogengenerationusing
of devicestructureand itisoneofthebest
simple goodpracticability,and
advantages
this film have
electrodes
generationtechniques.Indissertation,Catalysis
hydrogen
DC structureof
beenfabricatedmagnetron method.Device
by sputtering hydrogen
cellsonthe hasbeen
amorphoussilicon(a-Si)solarglass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