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技术专业课程设置.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等职业学校采矿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3~4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一) 培养目标
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牢固掌握采矿技术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综合职业技能和全面素质,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直接从事采矿生产的操作人员和中初级技术人员。
(二) 业务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煤矿及其他矿业,从事矿井开拓、采矿、掘进、运输、通风与安全、矿井地质勘察与测量以及生产组织管理工作。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一) 知识结构与要求
1. 具有坚实的文化基础知识。
2. 掌握煤矿地质、矿井测量、矿图和矿压控制基本知识。
3. 掌握矿井施工设计、生产运营和采掘区队管理的基本知识。
4. 掌握矿井安全生产的方针、法规和矿井安全技术的基本知识。
(二) 能力结构与要求
1. 具有采掘工作面采煤、掘进等工种施工的基本操作技能。
2. 具有采掘工作面机电设备的选型、使用和简单维护的基本技能。
3. 具有测绘采掘工作面工程图和安排生产,分析判断地质构造,根据地质资料预见、处理地质事故的基本能力。
4. 具有采区巷道布置方案设计、采煤施工设计、合理确定采掘工艺、编制施工作业规程和组织施工的能力。
5. 具有编制采掘工作面各种安全技术措施、发现事故预兆、处理煤矿事故、采取安全措施的能力。
6. 具有一项专门化方面的专用知识和能力。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一) 理论课设置及教学要求
1. 德育 (192学时)
(1) 哲学基础知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2) 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其任务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基础。
(3) 法律基础知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法律基本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违法行为做斗争的实践能力,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4)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2. 体育与健康 (212学时)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和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3. 语文 (240学时)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4. 数学 (247学时)
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选学内容:极限与导数、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统计。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像、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