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传统商业街的在创造——武汉市江汉路步行街规划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都市传统商业街的再创造——武汉市江汉路步行街规划设计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布局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发生了结构性的调整。由于诸多历史原因,旧城商业街在现代生活中矛盾日益突出,导致其在新的时代浪潮中逐渐走向衰落。然而,这些历经沧桑的老街却往往是最具本土文化特色和深厚地方人文思想精髓,最能唤起长期生活于此的人们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城市空间。如何延续这些老街传统文化特色并赋予它们新的时代内涵是许多历史文化城市面临的课题。近年来,步行街这一城市设计概念在我国一经引入,立即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为保护和延续城市历史文化资源注入了新的活力。一 建设步行街的意义 步行街起源于欧洲,它的出现实质上是一场“步行者的革命”,倡导的是人在城市空间中的主导地位,并通过对环境的更新,重新审定了历史悠久的商业街在现代化城市中的巨大价值,其现实意义在于: 社会效益——步行街在高密度的旧城中为市民提供了富于人情味的高品质空间环境,增强了人与人交往的乐趣。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培养市民自我约束力,从而增进社会凝聚力。此外,步行街通常是由传统商业街改建的,那些熟悉且具有独特魅力的历史文化建筑环境最能激发人们对自己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引发对其的深切热爱。 环境效益——步行街建设本身就是整体环境的再创造,是立体的、全方位的景观设计。通过对汽车交通的限制,空气更清新自然,街道上增添了富于人性化的服务设施,创造出一切为“人”服务的和谐、优美的都市环境。 经济效益——步行街建设使商业老街从原来单纯商业零售功能拓展为综合购物、休闲、娱乐一体化、全方位经营服务。随着环境质量的改善,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地区地价、房租升值,能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二 江汉路步行街建设背景 近年来,武汉市提出创建山水园林城市的建设目标,将突出滨江滨湖自然景观特色,挖掘城市文化内涵作为江城建设指导方针,逐年实施环境创新计划。继1999年中山大道改造整治后,建设江汉路步行街成为市政府在新千年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举措。百年老街江汉路是武汉市民的骄傲,80年代初曾被誉为“华中第一商业文明街”,进入90年代,尽管市政府多次组织力量对其进行环境改造,但由于每次均限于局部的改建和整治,因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江汉路面临的诸多矛盾:道路上人车拥挤不堪;曾一度为解决职工下岗就业被辟为摆摊夜市,以致小商贩长期占道经营现象屡禁不止;许多历史风貌建筑缺乏统一管理,被商家装修得不伦不类,加之市政基础设施老化,整体环境杂乱无序,导致近年来商业街零售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呈逐年下滑趋势。在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市政府办公会议上,市政府决定投资兴建江汉路步行街,建成后同中山大道一起共同构成中心城区商业十字轴,加强地区金融商业辐射功能。建设范围南起沿江大道,北至江汉四路,全长1210m,按全步行街方式建设。相对于毗邻的中山大道,江汉路具有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越的商业环境。 江汉路原名歆生路,是武汉市著名的百年商业老街。在近代史上,曾是华界和原英租界商业金融区衔接地带,至今道路两侧仍存留着13幢近代优秀历史建筑和许多具有风貌特色的建筑,成为江汉路繁华商市的历史见证。目前,江汉路上不仅拥有许多百年老店,更涌现出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商业连锁店,是武汉市民心中最负盛名的商业街。 在区位上,江汉路将沿江大道、中山大道、京汉大道这三条横贯汉口城区的主道路串联起来。京汉大道轻轨正在建设,并且市政府已于今年展开对沿江大道环境整治,重现汉口江滩滨江景观风采。随着三条道路建设工程的实施,将创造出汉口中心城区历史传统与现代生活互为融合的都市景观。三 江汉路步行街规划设计理念 1 保护优秀的历史建筑和景观风貌 传统商业街是城市历史与文化最核心的载体,是最具独特风格的都市景观。通过分析,本次设计对江汉路上的建筑做了三级分类:第一类为13幢优秀历史建筑,设计原则是通过整旧如旧、修复破损残缺等保护措施,恢复建筑原貌,保证历史建筑的原真性、可读性和可续性;第二类为有风貌特色的一般性建筑,改造重点为力争保持原有风貌,但在外墙色彩方面允许做修改;第三类为现代建筑,处理原则是粉刷涂新,与环境相协调统一。2 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创造高品质的空间景象 街道景观是由不同的环境要素共同构成的空间艺术形象。在人的视域中所感觉的各种元素的组合,反映出街道的形象特征和文化特质。在江汉路这条跨越百年的老街上,我们希望能通过设计引发人们对往昔的追忆,对未来的畅想。 与江汉路相邻的交通路上原有一段青石板路,后因道路扩宽而拆除,在这次方案中,我们特在与该处相近的花楼街口地面按原尺度设计一段青石板路面,以唤起对这段历史的回忆,可惜当年的青石板已难寻觅,只能以灰色花岗岩来替代。 骑楼是江汉路作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