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学》第7章-煌斑岩、金伯利岩、碳酸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煌斑岩、金伯利岩与钾镁煌斑岩、碳酸盐类; 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大多数形成规模不大的岩脉、岩墙、岩床,极少数呈火山通道相或火山渣锥(Rock,1987),其共同特点为:
多数为浅成相,具斑状结构,基质为细粒、微粒或隐晶质结构。
SiO2 27~52%,变化于超基性—中性岩的范围,岩石色率高,为深色。
;含角闪石、云母等含水矿物,呈自形斑晶、显微斑晶,此外还有含F、Cl、SO2、CO2和H2O的矿物,浅色矿物可以有长石及似长石,但不形成斑晶。
全岩成分富含碱质及挥发分(H2O和CO2)且含有高的Ba、P、Sr、Th和LREE。
;根据SO2、K2O+Na2O及K2O、Al2O3、Na2O的相对含量:;矿物组成:;结构构造;二、主要岩石类型;1、云母煌斑岩;2、角闪煌斑岩
根据长石的种类进一步划分成闪正煌岩和闪斜煌岩。其色率为30-50,化学成分相当于中性岩类
闪正煌岩:主要矿物是普通角闪石和碱性长石
闪斜煌岩:主要矿物是普通角闪石和斜长石
;3、闪煌岩;4、黄长煌斑岩;4、黄长煌斑岩;三、煌斑岩的成因;第二节、金伯利岩与钾镁煌斑岩;金伯利岩——超基性浅成、超浅成岩;金伯利岩特征;金伯利岩特征; 金伯利岩属SiO2不饱和岩类
与橄榄岩类相同之处:它的SiO2含量低,一般小于40%且低于橄榄岩;微量元素中的相容元素Cr,Ni,Co含量高。
与橄榄岩不同之处:K2O,Na2O及不相容元素Rb,Ba,Nb,LREE等含量高,且K2ONa2O。此外,金伯利岩富含挥发分H2O和CO2。;金伯利岩并不是单一岩浆结晶的产物,是一种充满了晶体(地幔物质解体的捕虏晶)充填了流体的粥状熔浆结晶形成的,因此它是由岩浆、地幔物质及挥发分这三种组分组成的,这也是它具有上述复杂性的原因(路凤香等1992,1996)。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有经济价值的金刚石不是岩浆结晶形成的,而是地幔的捕虏晶,所以金伯利岩中含地幔物质
粗晶橄榄石的含量愈高,含金刚石性就愈好。 ;金伯利岩;金伯利岩;金伯利岩的产状及类型 ;二、钾镁煌斑岩
1970年代末,西澳发现了含金刚石的橄榄钾镁煌斑岩,特别是其中的金刚石虽然质量较差但品位极高。
与金伯利岩相比,钾镁煌斑岩SiO2高,但它的MgO、K2O含量又高于一般的镁??质岩,而Al2O3含量低,因此是一种过钾质的岩类。 ;钾镁煌斑岩的矿物组成:;三、碳酸岩类
大部分碳酸岩为结晶的粒状结构,结晶的颗粒大小平均在2-5mm之间。方解石碳酸岩主要为粗粒结构,而白云石碳酸岩则为细粒结构。一般以块状构造为主,有时有流动构造、条带构造及瘤状构造等。
主要矿物是方解石、白云石和铁白云石,其次有碱性长石、霓石、钠闪石、透辉石、霞石和黄长石。磷灰石是常见矿物。
稀土元素矿物种类很多,主要有铌铁矿、独居石、烧绿石、铌金红石、铀铌钽矿及硅灰石等。
; ; 碳酸岩的成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