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种子”全面渗透中国农业安全敲警钟.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洋种子”全面渗透?中国农业安全敲警钟
陈清浩 2010年05月28日16:45??来源:《南方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目前,我省注册的种子企业有400多家,但是具有研发能力的种子企业不到20家,并且多数只有一两个人从事育种,具有团队研发力量的企业寥寥无几。”在日前召开的广东省种子协会成立大会上有关专家直陈广东种业的尴尬现状。 事实上,广东种子企业的尴尬只是国内种子企业现 状的一个缩影。去年11月25日在广州举办的2009中国国际种业峰会上,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刘平指出,国内的种子企业都普遍存在杂、多、乱、 小、散的现状,综合实力差。我国8000多家种子企业,没有一家市场份额达市场总量的5%,前20强的销售额加起来还不如一个美国孟山都(世界四大粮商 之一)。 去年11月底在广州举办的2009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上,孟山都、先正达、巴斯夫等跨国种业巨头纷纷占据着主要展览位置,显示出外资进入中国种业市场步伐加快。 专家指出,如果不能尽快发展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种业企业,中国的种子市场最后可能被若干家大型跨国种业公司所主宰。 现状 国内种子企业普遍弱小 “洋种子”占据高端蔬菜种子50%以上市场份额 据了解,目前全国共注册种子企业8000多家,有效经营区域为全国的育繁加销一体化的大型种业不足80家,拥有自主品种权的企业也仅100余家,而经营 不再分装种子的私营代销店高达10万家。2006年,我国前10大企业的销售总额为48亿元,仅相当于全球十强种子企业销售额的6%。 一方面是国内的种子企业普遍弱小,另一方面外国的种子企业却纷纷加速在中国种子市场的布阵。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种子需求国,常年用种量为300亿公斤,价值达500亿元。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孟山都、杜邦-先锋、先正达等跨国种业巨头纷纷抢占国内市场。 据了解,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孟山都、法国利马格兰、瑞士先正达等陆续在东部地区设立办事处。由于种子对当地气候、土壤有一定适应性,外资种业加紧 实施管理人员和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本土化策略。1998年以色列海泽拉种子公司、瑞士先正达种子公司在山东寿光建立实验站,试验、培育蔬菜新品种。 2000年我国颁布了《种子法》,国内种子市场,特别是蔬菜、花卉市场对外资全面开放,蓄势已久的国外大公司如美国圣尼斯、瑞士先正达、法国利马格兰、 以色列海泽拉、泰国正大、荷兰比久、荷兰瑞克斯旺、荷兰安莎等迅速在中国注册公司。目前,全国持有效证照的外资企业已有49家,包括独资、合资、中外合 资、中外合作等各种类型,主要从事蔬菜和花卉业务。 国外公司凭借其先进的科技,雄厚的资金,丰富的国际市场运作经验大举进军中国种子市场,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已控制了我国高端蔬菜种子50%以上的市场份额,几乎涉及到所有蔬菜作物。业界声音外资企业在国内种子市场步步扩张 业界担忧国家农业安全受到威胁 在“试水”中国种子市场并取得初步成功后,外资种子开始由蔬菜、花卉向我国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进军,扩张速度明显加快。 近年来,美国先锋公司在大田作物种子市场上的扩张最受瞩目,该公司研发的“先玉335”2006年推广面积仅26万亩,2009年迅猛增加到1900多 万亩,几乎占到吉林省玉米播种面积的10%。据业内人士介绍,继“先玉335”后,先锋公司还计划推出“先玉696”、“先玉508”等一系列品种,预计 将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业内人士表示,国外品种影响大、推广速度快,现已在我国东北等玉米主产区基本完成了布局。 据业内人士介绍,除已进入我国种业的49家外资企业外,孟山都、拜耳等跨国集团正加紧与国内企业商谈合作事宜。在水稻制种方面,一些国外公司在水稻主产区与有实力的科研单位合作,开展水稻育种研究,意图采取迂回战术,涉足我国水稻种子市场。 对于外资企业在国内种子市场的步步扩张,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外资进入可以提高我国种子行业的竞争意识,尽快与国际接轨。同时,外资给中国市场带来了优质 的种子资源,也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据省农业厅的调查,罗定市罗平镇新村就因为种植了高产、优质、抗病、销价高的进口GL-5朝天椒,改变了贫穷落 后的面貌,成了远近闻名的种植辣椒致富村。 但是另一方面,外资垄断蔬菜种子后产生的高价格、高风险“苦果”已逐步显现,业界普遍担心,一旦外资控制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可能会对国家粮食安全造成威胁。 广东省种子管理总站市场管理科科长李小宁表示,目前,无论是广东还是全国,种子企业的实力与孟山都、先正达等跨国种子巨头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如果种子市场全面对外资开放
显示全部